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五年基建,三年种田

220-23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五年基建,三年种田》220-230(第8/14页)

桑道更好。

    现在他正写信给建元帝,请人送粮过来,并在信中阐述了一遍本土的产出情况。

    这地方用以种植的地区很少,起码以整个扶桑道看,种植区域占比较小。

    临海还能以海鲜为主,内陆就不太行,粮价高又没有其他东西做为替代品,因此吃喝很成问题,必须依赖外部。

    自然,这样的国土很容易控制,掌握了进口粮食就是掌握了本地命脉。

    不设置进出口关税,短时间内养成粮食依赖,从经济上把控。同时设置驻地都护府,确保当地一旦发生事情可以及时干涉。另外是极力推行双语教育,本地语言和官方雅言,进而从文化思想上掌控当地。

    江无眠看着理想中的归化方案,视线下移,白纸黑字写着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世家贵族的掌控以及大名手中的私兵。

    这必须从上而下进行变革,先从制度上辖制,若是有所违抗,那就是师出有名,如同这场国土之争一样。

    白楚寒难得休息一日,在灌凉茶,这几天事情压在身上,要他处理得极多,睡眠少肝火旺盛,因而叫人煮了几大锅凉茶,营地里弥漫着苦涩味道,闻之恨不得转身就跑。

    “陛下意思,设副都东京、安营都护府,制度参考大周,东内阁与六部,能涵盖大部分所需。因此地以开矿渔业为主,其余为辅,所以内阁六部外设都察院与市舶司。”

    制度大体如上,来日有什么新兴产业,还会以此再增设部分。

    现在不设,纯粹是因为没那么多人手。

    设了就要填充人手,一两个空着无所谓,总不能整个机构都空着,让人以为朝中办事不力,尸位素餐。

    建元帝拟旨,暂未下发。

    朝中为西域两道调兵遣将,迁移人口,大肆开恩科,故而人大多安排到了西部,现在没多少人给东部,暂先让白楚寒等人顶着。

    且因是海外驻地,需要的官员需得会水,不太晕船,要有能力看懂部分航线。

    观星自不必说,学过《易经》等书的大部分都懂一二,不懂就去钦天监学习。

    为选拔出合格的臣子和副都国主,建元帝特意在太学国子监两地设了不少新学科,日后前往扶桑道的官员里必然要学这些新学科才行。

    信件漂洋过海抵达大周。

    彼时,朝会激烈讨论之后,建元帝正在御书房教导太子,齐总管端上茶盏后,告知他此事。

    “……运送粮食?”当地粮食不多,两万人吃了半年渔获的事儿建元帝知道,现在仗打完了,整个扶桑国都改名叫扶桑道了,怎么还没粮食吃?

    再向下看,江无眠建议以此为把柄,把控扶桑道,为此他还以北真腊和大周为例,告知其中风险。

    本地不种植粮食作物,大量种植出口经济作物,最终下场一定是被人拿捏。

    正如现在,岭南一边大量进口三季稻粮种培育,一边进口大量香料,就是为了某一天能只进口香料,暗中推动当地种植结构改变,缓缓拿捏住当地粮食命脉。

    若是北真腊没有贰臣贼子之心,大周自然是知情达理的宗主国,反之,今日的扶桑道就是来日的北真腊。

    建元帝思索良久,恩准了进口粮食的情况,前期不得不防备着叛军再起,待到后期再视情况而定。

    白楚寒等人在此地又停留了半年才和建元帝派来的官员交接,带走三分之一船队与部分工匠水手扬帆启航,满载银矿回归。

    大军凯旋,犒赏自然是丰厚的,随之而来的麻烦自然也是跑不掉的。

    待到举国欢庆过后,便是述职。因事情太多,足足说了一月之久还未停歇,直到一年中秋休假时,江无眠才有了空闲。

    此刻他根本不关心下一步是否升迁,只想痛快放松两日,再吃一口久违的家乡美食。

    白楚寒等人比他繁忙,作为院长,他有些事情是跑不掉的,许志安一行通译也被请去上课——日后为将又多了一条安营都护府的出路,必然要早做打算。

    虽说是推行了归化教育,可现在大部分本地人还是习惯本地语言说话,要等大周雅言在当地推行……

    等下一代接受大周教育的人成长起来才行了,目测还有十多年的时间,但小将们等不了这么久,最好还是自己学点当地方言,方便交流也方便探听情报。

    中秋假期最后一日,林守源等人登门摆放,他们一行人是从隔壁来的。

    现在江府大门口根本进不来任何车马,人和东西堵得满满当当,只能从隔壁白楚寒家过来。

    至于另外一府,林守源顿了顿才道:“冯老将军于两年前病逝,冯将军与冯小将军奔袭回京,上书丁忧三年,陛下允准。未料一年前突厥异动,北地有城失守,无奈之下,夺请起复。”

    冯老将军去世后,这栋宅邸已赐给冯将军本人,不过现在两父子去了北地,府中无人,大门紧闭。

    江无眠顿了顿,老将军足够长寿,一生经历波澜壮阔,经过大起大落,因此心胸广阔,很是宽容。

    谁知这一去扶桑,回来时物是人非,连宅邸都换了主人,到底是世事无常。

    心下感慨万千,江无眠道:“改日去给老将军上香,也告知将军一声,扶桑国归入大周,日后要称扶桑道了。”

    等林守源说完,张榕便说起书坊近况。

    书坊自切割完毕,分为南北之后,便隐约有了南北之争,待到后来南方总部报纸引入几个书院入驻,更是名声大噪。

    在此对比之下,北方小说分部就被读书人拉踩一番。

    毕竟文学上仍是以诗词赋文章为种,以小说话本传奇折子戏为轻,北方却有个专门刊印小说的地方,这不正撞在文人的刀口上。

    好在只是名声上不好听了些,真正的利润还是可观的,究其根本,还是这群文人给他们做了宣传,引得人竞相购买。

    不过这份拉踩有延伸到南北之争、党争的情况上,张榕等人格外警惕,就怕御史闻风而奏,以致朝中拨人整改。

    张榕发愁道:“不知大人能否刊登一番海外文章,转移矛盾,也好压下这股歪风邪气。”

    当今陛下居北,然文风在江南,这南北之争往大了说就是藐视天子,往小了说也能扣一顶撺掇党争的帽子。书坊庙小,实在戴不住。

    江无眠:“……”

    有些内容倒不是不能说,就是要建元帝过目一二,没有问题就能刊登。

    但是,但是!

    这份内容要谁来写?

    许志安和白楚寒在学院,杨泰回水师操练,唯有一人还能空闲下来休假,这不摆明了是谁啊!

    假期,所剩无几的假期!

    第227章 修订

    最终江无眠接下这份工作, 顺理成章转移视线,即便是记挂着南北之争的学子们,这次也闭口不谈, 热衷于讨论大周近来几年开疆拓土的大事。

    迁往西域的百姓已完成在西域的扎根, 新的疆域要如何安置?当地百姓是迁居还是转入大周?大周又将如何动作?

    大周没什么大动作,白楚寒和江无眠等人已搭好基础框架,下一步是削弱当地氏族的统治力, 并从经济上把控整个扶桑道。

    安营都护府的人选便从武安营苑中挑选, 建元帝显然是要改动当前的武将局面。

    在白楚寒等人在扶桑大展拳脚时, 建元帝也没有停歇,镇西军、定北军、东部三府水师全部大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