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五年基建,三年种田》240-250(第6/14页)
身体可好?”
“劳您记挂,无恙无恙。”
一路进来,先行和众人打过招呼,胡掌柜乐呵呵地上了三楼,这儿是会议预备房间,相关的契书朝廷律义、商行消息等物都是从这儿发出的。
一进门便是几把椅子围着圆桌摆放,十二个椅子上已做了七八人,面前摆放着相关文件,全是朝廷新出的商行律义。
打过招呼后,胡掌柜便坐在苏掌柜附近,“看得如何了?咱们这位——”
他朝钦差队伍所在的方向努努嘴,方才小声道:“想做什么?”
钦差队伍南下靠岸时,各方都听到了风声,暗地里的一切事情都蛰伏起来,势必要等新来的钦差大人走了之后再行计较。
新的商行没见识过当年的江知府手段,但看前辈所在的商行静默下来,一时之间也拿不准到底是不是陷阱,因此也跟着沉寂。
作为见识过当年大风大浪,甚至是在那几场风浪中保全自己的商队很是从容,但也拿出万般精神对待,谁让江大人每到一处就血流成河、当地势力全部推倒重来呢!
谁都想是上位的那个,但是谁敢保证自己不是被推倒的势力?
因而两行都紧急加塞一场相关会议,集百家之长拿个主意,到底如何在风浪之中保全自己,不让江大人注意到!
苏掌柜放下水晶眼镜,“嘶”了一声,小声疑惑道:“江大人好似不是冲着咱们来的,瞧瞧瞧瞧,上头写的大部分和北真腊相关。依我看,大人应是想整合互市!”
这不更加糟糕了,谁家没有在互市上做个生意的?
话声虽然小,但在座的就这么几位,小也能听见一二,顿时露出愁容来。
胡掌柜都能听到有人问钦差队伍何时离岸北上了!
不过他也好奇,这互市到底要如何整顿?能不能从中分一杯羹?
第245章 事发
分不分得好处, 还要看江无眠这方的行动,他在挑完卷宗后便去了书坊拜见师娘。有些消息不能走正规途径,还是师娘这儿得知得更加详细些。
问候过便说起南边接壤的北真腊情形, 尤其是近些年来的大宗交易是何情况, 当地是否有约定俗成的规矩等等。
接着又问过最近几年商队发展,尤其是新晋商队和扎根较深的商队之间是否发生过大冲突,结合两方消息, 挑出他想要的线索。
回到钦差下榻的地方, 他和户部中拨来的人道:“近来几年粮价出入多少?各地粮仓可有大规模进出口?”
根据他得到的消息, 若是粮价正常,那市场上的大宗买卖便有蹊跷, 指不定是谁家私底下大肆收购。
粮食有时效性,陈粮总是卖不上价, 除非荒年期间, 不然这般大宗买卖总是有亏本可能,除非是有稳定渠道。
然这些人直接拉着粮食前来互市,好似不将期间的损耗放在眼中。粮价本就降过,再损耗些,利润还能有多少?
这等赔本买卖谁要做?谁敢这么做?
除非有利可图。
商人自古以来逐利而生, 便是一点利润都有可能让人家破人亡, 大宗交易的利润足以让人忘却律法, 抛弃人性, 不得不防。
户部拨来的人摇头, 他没发现其中异常情况,粮价正常, 交易偶有模糊之处,但这是正常现象, 不必警惕。
毕竟有时候双方人员想达成交易,需要一些特别手段,这是大家默许的行为,不超出某个范围即可。
江无眠若有所思,没有再问,反而让人查看港口进出人员情况与粮食去向,务必保证大方向上不出错。
接到任务的几人两眼一黑,恨不得晕倒。港口人员进出情况?还不如杀了他们来得快!
大人啊!您知道现在岭南几个大港口情况如何吗?每日停泊拔锚泊船的人能挤到百十海里开外,密密麻麻见不到任何海水!
放眼望去,一片船帆,无一处可下小船。
查探这等地方的进出人员,简直是难如登天。
不过上面人的一句话,下面人跑断腿,就算办不成也得拿出结果来。
分散出去的钦差从港口异常情况查起,先向报童打听具体情况。
要说港口消息最为灵敏的人群,非报童、闲汉、劳工这类人,其中报童对某些生面孔最为眼熟,闲汉们则是了解各处酒楼铺子的情况,劳工则是更为了解船只问题。
既然江无眠让人打听进出口人员的异常,那报童即是首选,接着才是劳工与闲汉这帮人员。
“大人,今日两行送来请帖,请您前往酒楼一叙。”随行亲兵送来请帖,两行合着请的,故而请帖只是发了一份。
这也算是行内常有的事,请商业上的相关官员参加宴席,边吃吃喝喝边透露一些朝堂消息。
往年里江无眠上奏更改商业律法时,两行不止一次开宴席请客。见江无眠提了多年不见实行,以为其人是虚张声势,或是建元帝不喜改动,久而久之,也没人再议。
谁知今年连会都没开起来,这奏折反而通过,并且以极快的速度定下在岭南展开实行并向大周推行。
乍然听闻时还有人当作笑话来听,这话提了几年不见后文,谁知就这么一回放松,奏折成真了!
合着前面都是放松人的警惕,趁人放松时就变真的了?!
江无眠还是那个江无眠,竟是从几年前就开始故布疑阵,打得人猝不及防,晕头转向,根本反应不及。
如今再匆忙调整商队,虽是不晚,可它时限紧张,还可能放弃部分利益才行得通。
可有的商队整个都是干黑活,无论怎样调整方向都无法行得通,比如说私底下收购粮食卖给他国赚取差价或是出卖消息给海贼劫掠其他商队的那些。
王家在本地多少算个有名船商,有三条大船,五条正常商船,赚得少了但风险也小。
可王家这代家主并不满足当前的利润,他贪婪地试图攫取更多财富,最终找到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
岭南和北真腊有所往来后,大周粮食价格下降,可原本与北真腊交易粮食的国家出现粮食短缺情况。
一开始王家只是捎带小部分粮食出海,毕竟粮食不好运输,海上遇见风浪,船舱进水,粮食容易发霉。
可附近小国不在乎这些,只要有的吃,谁还计较发不发霉,反正上层人吃得起精粮。
后来便发展出了一条固定商道,粮食交易逐步扩大,他变成了当地有名的粮商,足不出户便有人上门介绍生意。
出名的利他享受到了,坏处也随之而来,不仅是被人找上门,还有部分缺粮少食的海贼上门。
海贼人员混杂,有扶桑出身的海寇、南下逃往的山匪、还有部分他国流浪人员等等,但人员再复杂也是有凶器在手。
面对这等情形,王家为保全自家商队,只好闭眼同意为其提供粮食。
两者相安无事多年,然因江无眠这番动作,本该出海给海贼提供粮食的船只就此转道,不敢再去。
然……
“父亲,海上来人催促,要求我王家每多耽搁一日便多提供一石粮食!”王家长子王若淳压着怒火低声道。
多年忍让换得如此贪婪无度的结果,任谁都会怒火中烧。王若淳还能克制情绪,不大吵大闹打砸书房已是有了进步。
王家主看完海上来信,冷哼一声,声音冷淡:“我王家隐忍多年,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