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古代版难民生存指南》70-80(第7/19页)
“话说咱们贤恭亲王被封为辅国大将军,领着十万大军,陆续平定各方叛乱。那是何等风姿,各位可曾知晓?这里头的故事,更为曲折离奇。”
说书人眉飞色舞,表情配合肢体动作,加上富有感染力的语气,林泽都听得入了神。
而且,在这里林泽发现这种舆论宣传方式,效果是真厉害。
看来世子那边渐入佳境,而且这给了他一个灵感。
要宣传什么东西,产品是一方面,故事讲得好,那是能原地起飞的。
不敢停留太久,林泽跟旁边的人聊了一会,获取说书人讲的有关时政方面的内容,林泽就招呼林郁盛,从人群里退出来。
“爹,看来世子那边…有望…”林泽想起原先视为麻烦的通行文书,现在又迎来意外转折。
心里有点美滋滋的,接连两件意外之喜。让他觉得自己穿越,果然是带点运道的。
林郁盛没对这个东西发表任何个人观点,父子俩继续往外头走去。
经过一处岔口,林郁盛突然拉住林泽的衣袖, “巷子里的是许里正的大儿子。”
两人贴着墙角跟上去,林泽见他走进一处宅院,便猜测那里正应该就是躲在这里。
“爹,咱们先出去吧,人家有心躲咱们,眼下还没有合适的时机。”林泽低声道。
逼许里正出来,把原本属于他们的田地全弄回来,这事没有一番筹谋和时机,不是那么容易办成的。
林泽已经在努力了,现在是三线并行。
邀请读书人来桃花坪,把自己或者此地的名声打出去,最好在登高时,出产一些名篇名句。
这样桃花坪的事曝光出来时,就能引发大范围的讨论,林泽利用舆论的力量,办成事。
第二条就是结交有实力的朋友,大家利益交换。
但这个不是容易事,因为利益交换太小,桃花坪的事人家不会帮你。大的利益,林泽他们不见得能付出这样的代价。
最后一条就是林泽和他爹高中,完完全全用自己的实力让里正松嘴,把吃进去的肥肉吐出来。
从小巷出来,林泽的情绪有点被影响,后面都没有看什么热闹。
在走到街道尽头时,一颗歪脖树下,有个游医摆的小摊子。
一块旧布摊在地面,上面摆着各种瓶瓶罐罐或是狗皮膏药贴类的东西。
游医戴着布帽遮阳,胡须稀疏,正在给一个撩起裤脚,露出粗肿大腿的汉子看病。
在林泽两人经过时,游医在摊位前找药,陪着汉子来的人瞧见林泽父子俩,“林举人!”
林泽两人停下脚步,转头看去,竟然是当初一起被分到安阳县这边的另一批人。
“孙家大郎、二郎,你们兄弟俩怎的来石潭镇?”林郁盛走过去,和两人寒暄道。
林泽同两人问好,看向孙二郎受伤的腿,像是被重物磕碰到,应该还流血了。
大热天,伤口红肿得很吓人。
孙大郞看了眼弟弟的腿,无奈道,“我二弟的腿昨日去修缮驿站时,被砸伤了。打听到石潭镇这边今日赶大集,便带他来看病。”
“林举人,你们是分到石潭镇吗?”孙二郎还挺乐观,他杵着一根拐棍,平衡身体。
兄弟俩身旁还有一板车,应该是孙大郎用来推弟弟来的。
林郁盛点头道,大家有缘一起走了几天。加上都是从别的地方被迫搬到此地,不免有些他乡遇故人的心情。
自然的,对他们的情况就愿意多关心几句,林郁盛问道,“你们也在这附近吗?”
“我们在隔壁的兰溪镇,天不亮就来了。医馆大夫费用太
高,我们听人说这里还挺灵的,打算先试一试。”孙大郎瞟一眼找药的游医,往林郁盛身边走两步,小声说道。
原来这样。
林泽对孙家的印象挺好,也主动问道,“孙大叔,你们怎的要去修缮驿站?给工钱吗?”
“您可说笑了,哪有什么工钱的。里正说是县里摊派下来的徭役,我家必须去一男丁。老二才去第二日便弄伤了腿,里正到家里,喊我们要换一个男丁去顶替,把我二弟接回来。”孙大郎道。
这话已经听出,徭役的辛苦和危险。更可怕的是,这些都由里正安排,他通知到谁,就是谁家出人。
若是不服气,大可去县衙里告官。
林郁盛皱眉,既然兰溪镇都有徭役摊派,那他们石潭镇肯定也有。
如今农忙已过,徭役之事大都会安排在这个时候。
摊子前的游医将几样药捡好放一边,起身问孙大郎、二郎,“药费三十九文。”
孙大郎赶紧转身过去,一边从怀里拿出钱袋子,一枚一枚地数数,“好,劳烦大夫。”
游医见他确实掏钱买,脸上的笑由加深几分。
这些都是他自己采、自己熬制的药,不需要太多的本钱。这笔买卖做成,他能赚不少。
见他们兄弟俩忙完要赶回家,林泽父子俩便不多闲聊。
临走前,林泽从背篓里拿出两个馒头,“孙二叔你们多保重。”
这是父子俩的中午饭,从书社出来,饿得不行。
去小摊吃汤粉汤面又觉得不划算,最后就去买了几个馒头。
但孙家兄弟俩比他们狼狈多了,看他们两手空空,定是一大早就来治病,肚子一粒米都没有。
以至于一阵风把附近食肆的香味吹来,兄弟俩不约而同做出吞咽的动作。
孙大郎与孙二郎互相交换一个眼神,又在林泽父子俩脸上飞快扫过,见他们不像戏耍的意思。
孙大郎朝两人躬身道谢,三十多岁的汉子,声音都有些颤抖,许是在这异乡的艰难日子里,少有的温暖,“多谢二位,来日家里渡过这道难关,一定要十倍还今日相助之情。”
“孙大叔您客气了,咱们在这怎么都算同乡。只是两个馒头,不必放心上。”林泽微笑道。
孙大郎兄弟俩都是地地道道的庄户汉子,嘴巴笨,但很重情重义。
目送他们离开,林泽眼尖,看见游医摊子几步外,有一妇人挑着担子,沿街叫卖。
“爹,我能买些鸭蛋回去吗?”林泽听见卖的是鸭蛋后,心生一个赚钱的办法。
刚才走一圈,没看见有哪家卖咸鸭蛋的,林泽觉得这东西有发展空间。
林郁盛有些摸不着头脑,林泽的思路跳跃太大,“你要用来作甚?”
“爹,你吃过咸鸭蛋吗?”林泽小声问道。
林郁盛回忆片刻,“在府城中举时,主考官大人举办的鹿鸣宴中,尝过一瓣。”
林泽大喜,竟然是真有咸鸭蛋,只不过石潭镇这里暂时没有卖。
“你会?”林郁盛眼底闪过一丝讶异,林泽可以说对庖厨之事,一概不通。
林泽嘿嘿一笑,“爹,我在一本农书上瞧过腌制咸鸭蛋的法子,咱们买些回去试试?若是成了,咱们村就有一条生财之道。”
实际上是林泽老妈很喜欢弄这个,每年专门跑去乡下找亲戚定散养鸭的鸭蛋,回来弄百来个,送亲戚或是给当时在狗公司上班的林泽寄一大罐下去。
林泽以前在家读书时,帮老妈腌过很多次,虽然没有从头到尾自己来的,但流程和各种细节都记得很清楚。
“泽哥儿,腌这个很费盐吧。”林郁盛有他的担忧,虽说咸鸭蛋他吃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