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完美耿贵妃》190-200(第12/24页)
第一时间就传话回来了,您只管安心等着就是了。”
耿文华叹气:“她年幼……”
“虽说小格格年幼,但纺织厂她也不是头一次去,之前也看过账本,也和那些管事们接触过,再者,今儿不过是去监工,又有知夏和知秋跟着呢,娘娘您尽管放心就是了。”
知夏是想出宫去纺织厂做管事的,但知春不愿意,知春只想在宫里伺候,回头到了年纪,和第一个知春一样,拿了耿文华赏赐的嫁妆嫁人。
是的,第一个知春,第二个知春。变的是人,而不是名字。实在是耿文华不会取名字,她也用习惯了这些名字,干脆就新来的丫鬟们,照旧顶着这个名字。
就好像这个名字是个职位,工作岗位。回头退休了,你换回自己的名字就行了。
知夏和知秋,还有知冬,名字下面也是换了人的。
第一个知春是嫁人了,嫁给了当年雍亲王府的一个侍卫。知夏则是嫁给了胤禛的一个门客,那门客现如今是在外面做七品县令,也是雍正元年科举,考了同进士,因着有从龙之功,所以也得了差事,只要这县令干得好,三年之后,必然是要升官的。
第一个知秋不愿意嫁人,就去了纺织厂做管事,现在已经是第一纺织厂的大管事嬷嬷了。
第一个知冬是嫁给了赵林的儿子,赵林也就是耿文华那刺绣铺子的掌柜,后来连印刷铺子也是他管着了,虽说生意不大,但耿文华十分看重信任,因着时常到府里回报消息,也就看中了知冬,为自家儿子求娶了。
耿文华身边的人,只要没什么大过错,耿文华都是很愿意为她们考虑后半辈子的。她为人和善,对下人也好,所以现下身边的人也都是很愿意忠心与她的。
也不求别的,将来能和前辈们一样,这一辈子也算是圆满了。
耿文华叹气:“我倒不是担心塔纳,我是担心纺织厂那边的情况,也不知道这流水线到底能不能成……塔纳年幼,若是看不出哪里有问题,那这一趟就算是白去了。”
这下知春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说小格格聪明吧,万一真没看出来好坏呢?
她只好给耿文华端一杯茶:“娘娘先润一润嗓子?”
耿文华顿了顿,伸手结果茶杯抿一口。放下茶杯又说道:“回头让太医院配一些安神的方子,我泡茶水来喝,这段时间有些睡不好。”
入睡难,睡中多梦,气色看着都有些不太好了。
知春忙应了下来,主仆两个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话,一直等到天快黑,塔纳才从外面回来。
一进门,知春就忙上去帮她解开披风,耿文华就着急问道:“情况如何?用了多少布料,做了多少件衣服?”
这尺寸也是耿文华定下来的,她让纺织厂的人去调查了数据,就在京城街头,随便拉人丈量尺寸,同意丈量的就送人家一个卤鸡蛋。
鸡蛋……也是从钮祜禄氏那庄子上买的。
她这纺织厂的衣服,一开始是必然在京城售卖的,所以就需得丈量京城人的尺寸。若是换地方……大约是用不了这尺寸的。毕竟,各地环境不同,人的身高胖瘦,必然也是有区别的。
但这个标准尺寸定下来,就可以往大了做,往小了做,这问题也就不算是什么问题了。
塔纳笑道:“额娘,我觉得,您心里最重要的是纺织厂,可不是我这个女儿。”
耿文华就忍不住笑:“纺织厂不过是个死物,你却是活人,这如何能比?”虽说都是她的心血,但活人肯定是比死物更重要啊,东西没了可以再买,再做,但人没了可就是真的没了。
塔纳冲知春笑道:“知春姐姐先帮我倒杯水,不要茶水,就白开水。”
知春忙去倒水,塔纳将一杯水喝光,这才说道:“额娘,今儿总共用了八匹布,做了四十套衣服。”
就那种普通百姓穿的,上面褂子,下面裤子的衣服,一匹布是能做三套的,除非是比较瘦小的,一匹布大概能做套件。也就是说,布料节省了一小半。
而且,就算是女红活儿做的最好的村妇,一套衣服也需要大半天,也就是一天顶多能做两套衣服。
今儿这纺织厂,一条流水线上是八个工人,一个负责裁布的,四个负责锁边的,三个负责缝合的,算下来的话,是没每个人做了五套衣服。
这还是头一天,她们活儿做的不是很熟悉,若是熟悉起来,大约一天能做六七套?翻倍了。
从这点儿来算的话,成本和人工,都还算是节省了许多。
“那些裁剪下来的边边角角,大块儿的能做童装,再小点儿的不能用的,可以做帕子荷包之类的。”塔纳说道,耿文华摆手:“这点儿小东西,咱们就不要做了,费时间又不赚钱,倒不如卖掉,也算是回本了,就按照一个铜板五斤的价钱卖。”
真要是缺钱连一套衣服也买不起的,就可以买这些碎布,拼拼凑凑,也能做出来一件儿花衣服。嫌难看可以穿里面,或者做鞋里面,或者纳鞋底,都是能用的着的东西,也不算是白费了。
耿文华心里算了算这人工还有成本,就笑道:“这一套衣服可以按照十二个铜板来卖,回头先挂在绣庄那边试一试,卖得好了就开始大量售卖,若卖的不好……那就再想想别的法子。”
第196章 第 196 章 原先是年氏自己说出来……
十二个铜板并不算很贵, 但也不算便宜。要看你怎么算了,买布料自己做的话,十二个买三尺,做一个人穿的衣服足足的, 还能略有些多余做个马褂之类的。但是, 你自己需得花费一天时间, 这一天时间你用来做些别的, 也能将这十二个铜板赚回来了。
就算是农村, 农忙时候就不说了, 农闲时候, 家里的女人也是半点儿不得清闲的, 要打扫家里, 要拆洗被褥, 要准备过冬的东西。现在好了,朝廷又推广纺线技术, 不管是棉麻线还是羊毛线, 只要能纺出来,纺织厂那边都是会回收的。
你有空,纺织两个线团, 也比做一套衣服要强多了。纺织线团这活儿要是做熟练了, 闭着眼睛都能做, 可做衣服需得集中精力, 一不小心缝错了就要重新来。同样一天的时间,纺线是更轻松一些的。
如此算来的话, 那肯定就是买衣服比较划算。
耿文华特意让知春出宫一趟,将这种话术教导给绣庄的那些人。她是会算的,但是寻常百姓不一定沉下心来算。怎么说呢, 销售话术这东西,也是后来慢慢发展出来的,总结出来的,而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现在的销售讲究的是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耿文华始终觉得,酒香也是怕巷子深的。她这铺子里既然有好东西,那肯定是要宣传宣传,要让大家知道这东西哪儿好才行。
除了节省这点儿,还有简洁大方这点儿,这衣服穿着简简单单,做活儿十分利索,平日里穿也合适,买一件儿回去穿一年,也是很划算的事情了。
她为了节省布料,这衣服的设计是和寻常衣服略有些不同的,袖管更窄一些,腰部也不是那种宽大的,而是略有些收起来的,男士的女士的都是如此。男式的因为码数略大些,略收起来一些看不出什么不同来,但女士的就略有些显腰际了。
再有就是裤子,现在民间更流行的是那种宽敞的裤腰,因为裤子没有松紧性,所以需得做宽大些,穿脱才方便。但耿文华给设置成了扣子的,侧开扣子,裤腰虽然略提高了一些,但想比起来那放宽的部分,这种的就更节省布料了。
接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