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秦唐之好

90-10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秦唐之好》90-100(第11/14页)

   至于楚国,那些老氏族们正在与推行秦法的楚王启做激烈斗争呢,暂且顾不上干别的事儿。赵王和魏王派去的人,大概率要无功而返了。

    在嬴政的规划中,若能够趁着此次的机会直接将魏赵二国给吞下来,自然最好。要是这场战争的损耗太大,他就派人再吞掉魏国和赵国一部分土地,慢慢蚕食这两国。

    即使是钝刀子割肉,也总有一日也会割完,嬴政并不着急。

    自从嬴政与“爱民如子系统”签订契约之后,他需要时刻注意黔首们的幸福度。即使有些仗不得不打,他也要尽可能缩小这些战争的规模,尽可能以攻心、劝降为主,以此来缩小战争对黔首们的影响。

    ——系统是个好东西,嬴政虽然不知这系统的积分除了与李令月交流沟通之外还有什么用处,但系统的种种神异之处,他已亲眼见过了。因此,他本能地想要多攒下一些积分来。

    几日后,文信侯吕不韦终于带着使臣团从孔雀王朝回到了大秦。

    他们带回了满满的货物,这些货物中,既有嬴政曾特意叮嘱他们要带回来的棉花种子、乌兹钢等物,还有他们在沿途其他国家见到的一些新奇的东西。

    作为出使孔雀王朝第一人,吕不韦与其使团虽然风尘仆仆,却意气风发。

    兴许沿途见到了更为广阔的风景的缘故,吕不韦整个人看起来都疏阔了不少。

    在稍作休整之后,吕不韦与其子去觐见了秦王政,并向嬴政传达了阿育王的使臣不日便将抵达秦国的消息……

    一月之后,大唐长安城中人头攒动。

    许多科举考生们都早早便守在一旁,等着放榜。

    莫看后世明清之时,中举人数时常高达两三百人,多的时候甚至能有四百之数。但在大唐之时,进士科的录取比例极低。

    唐文宗李昂曾诏令:“岁取登第者三十人,苟无其人,不必充其数。”①

    这说的便是进士科。其余科目,如明经科,录取人数比进士科要高上一些,但人数也不会多到哪儿去。

    武皇时期,因武皇与李令月手底下缺人,放宽了录取要求,此次进士科录取人数为七十六人,明经科的录取人数为一百二十五人,武举的录取人数则为六十二人。

    考中之人自然欣喜若狂,没考中之人则一个个失魂落魄。

    不过,科举难度毕竟摆在那儿,他们倒也有心理准备,因此,在失落过后,他们很快便收拾好心情,准备为下一次的科举做准备了。

    “此次考试是你亲自主办的,你对这些考生,可比朕了解多了。”武皇向李令月问道:“依你之见,该给这些人安排什么样的官职?”

    若是让这些人一下子涌入朝廷中枢,免不了会对如今的官员造成些许冲击。

    在武皇看来,让一部分人顶替掉那些因为不识相而被她杀掉的大臣留下的空缺就好。余者或是作为储备人才,留下来辅佐她们,或是直接派到地方去管辖地方事务。

    李令月想了想,道:“我对他们也不了解,不如,让他们进行轮岗,看看他们擅长做些什么,一个月后,再正式为他们分配职务吧。”

    朝中如今空出来的那些官职,自然谁干得好谁上。不过,这至多只需要二三十人罢了。

    李令月想趁着这一月之期,与这些官员预备役们接触接触,看看有哪些人思想比较开放,能够接受新事物。

    轮岗这个概念让武皇觉得很新鲜。

    虽则令两百号人滞留京中,也需要消耗一定的成本。但只有一个月时间,朝廷倒还消耗得起。且她们也能够趁着这段时间,加深对这些新晋官员的了解。

    这么想着,武皇便同意了李令月的提议。

    李令月回到东宫之后,她朝着迎出来的明霏问道:“新来的女官们学习进度如何了?”

    此次女科考试中,总共录取了十四名女官,其中,十二人入了东宫,余下两人先是去武皇那里报导,而后又被武皇派过来协助李令月办事了。

    “朕知道令月那里缺人,你们就先去令月那里听从差遣吧。名义上,你们是朕属下的女官,实际上,你们只需对令月负责,听从令月差遣就好。”

    就这样,本次选拔的十四名女官,都入了李令月麾下。

    她们本以为,她们过来之后的第一要务是学着怎么协助李令月处理政事,可她们万万没有想到,李令月居然拿出了几册外语书,让她们试着学习外语。

    这些新晋女官虽然心中倍感疑惑,但皇储交代的事,她们自然不敢不尽心去做。

    转眼间,她们学习外语,已经有大半个月时间了。

    明霏在听到李令月的问题后,答道:“其中有三名女官学得较快,六名女官学习进度中等,还有五名女官对此不太擅长。”

    第099章 第 99 章

    “殿下可要让这五人去学习别的课程?”明霏见李令月不回答,又问。

    作为李令月的得力助手之一,她对李令月的规划也有一定的了解。她知道,李令月的摊子铺得有多大。

    在明霏看来,她们手底下用人的地方多的是,这五人既然不擅长外语,倒不如转而去学习别的课程,免得浪费时间和精力。

    李令月道:“暂且不必。她们如今刚入我东宫,心思还未彻底安定下来。若是孤因为她们学得不够快,而让她们改学别的科目,她们难免会无所适从。”

    每个人语言天赋不同,有人学得快些,有人学得慢些。在李令月看来,学得慢未必就学不好。

    这批女官才学习外语不到一个月呢,急什么!

    更何况,外交官和翻译官的职责并不相同。若只是外语好,在政治方面却缺乏相应的敏感度,那么这人便只适合做翻译,而不适合做外交官。

    无论是外交官还是翻译官,对于大唐来说都是新兴的官职。李令月自然无法用后世外交官和翻译官的标准来衡量如今的官员们。只是,在她看来,外交官需要具有一定的大局观,且对于国内外形式有所了解。

    这些女官们若是知道她们学习这些“番邦”语言,是为了堂堂正正地做官,为了走出大唐,与他国进行交流,不知她们在学习的时候,会不会更有干劲一些。

    李令月对明霏吩咐道:“孤对这批女官十分看重。你为孤安排一下,孤准备与这些女官们好好谈谈。”

    “是。”明霏领命而去。

    翌日,女官们起了个大早,照常来到书房中,准备开始今天的课程。

    学习一门外语对她们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们中有些人对于自己为何要学习这门语言,兴许也存有些许疑惑,但她们不曾抱怨什么。

    好不容易才通过了女科考试,能够到太女殿下身边做官,她们不能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

    她们定要好生学习,以免辜负了家中对她们的栽培。

    然而,这十四名女官在来到书房之后,却愣住了:“太女……殿下?”

    本次殿试的主考官就是李令月,她们自然不会认不出李令月来。

    她们在愣了愣之后,立刻朝李令月行礼:“参见殿下。”

    “诸位免礼吧。”与殿试时那个充满了威仪的皇储不同,此时的李令月,看起来格外可亲。

    她似乎有一种独特的能力,能够让人在她的面前放松下来。

    “诸位不必拘谨,孤今日来,是想就诸位未来的去向一事,与诸位好生聊一聊。平日里诸位上课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