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秦唐之好》130-140(第9/23页)
不说,孤也不会随意奴役吐蕃人的。”
李令月加重了语气,道:“包括吐蕃贵族,包括吐蕃的所有平民。”
赤玛伦听到李令月的话,眼睛眨了眨。从李令月的话语中,她似乎听到了某种不同寻常的意味。
现在,在吐蕃,可没有什么“平民”的概念,奴隶隶属于他们的主人。赤玛伦刚才那番话,听起来是在为全体吐蕃人争取利益。可实际上,真正的受益者,还是吐蕃权贵。
大唐太女的这番话是什么意思呢?难道,她想要为这些奴隶做主,提升他们的地位?
这个念头在赤玛伦的脑海中一闪而逝。李令月的话语中似乎透露出了很多信息,只是,现在赤玛伦完全来不及深思,只能先记下来。
“至于吐蕃王室之人……”李令月又道:“如果你能为我大唐妥善处理好这件事,孤可以留吐蕃王室的那些王族一命。只是,他们必须移居长安,不得再随意返回吐蕃。”
李令月本身并不是弑杀之人,如果留下这些人的性命,能够给她带来的收益超过风险,那天何乐而不为呢?
“日后,吐蕃王朝被取缔,孤打算上书阿娘,建立吐蕃都护府。这吐蕃都护府的都护五年一任,任期满后,由朝廷来决定下一任都护的人选。都护府的官员任期满后,可以进入朝廷中枢,也可以去我大唐别的地方就职。”
赤玛伦闻言,立刻追问道:“我们吐蕃人……也能去大唐做官?”
“当然。”李令月微笑着道:“从今日开始,吐蕃就是大唐的一份子了。吐蕃人为什么不能去我大唐别的地方做官?”
赤玛伦的大脑开始高速运转起来。
吐蕃都护府五年一任……看样子,这位大唐太女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做大,当真是煞费苦心。
不过,要是他们吐蕃的官员日后当真有希望进入大唐中枢,影响大唐决策,倒也不失为一个好机会。
吐蕃当地权贵会反感自己的权力被人侵占,但他们不会反感利益交换。
李令月看着赤玛伦,又道:“你刚才说,你在吐蕃地区执政的权力,都来源于你的儿子。那么,你可曾考虑过,以我大唐官员的身份,堂堂正正地成为吐蕃的掌权者?”
“您这是什么意思?”赤玛伦倏然看向李令月。
“字面上的意思。如果你能够在解散吐蕃朝廷的同时,安抚住吐蕃地区的人,我可以向阿娘举荐你为吐蕃的首任都护。”
虽然赤玛伦现在在吐蕃地区的影响力还相当有限,但事实上,她缺乏的,并不是能耐,而是证明自己的机会。
如果赤玛伦真能出面解散吐蕃王朝,并将身为赞普的儿子送去长安城,也就意味着赤玛伦决意与过去一刀两断,李令月也能够放心地用她了。
“我原本以为,我们这些跟吐蕃王朝息息相关的人,注定要背井离乡。没想到,您竟然有这样的胸襟,允许我竞选吐蕃都护。”
“吐蕃首任都护意义重大,当然要选择最合适的人。既然你说,你能助我稳定吐蕃,我自然就信了。”
晚间,李令月身边的陈茵等将领知道了自家主将与赤玛伦的口头协议,不由道:“殿下要是想彻底占领吐蕃,还是将吐蕃王室斩草除根的好。您要是任用吐蕃太后继续管理吐蕃,咱们在的时候还好,等咱们离开了,难保那位吐蕃太后不会对朝廷阳奉阴违,最终酿成大祸。”
“不会。赤玛伦目光长远,又有远大抱负。只要孤能给她施展抱负的平台,能够让吐蕃蒸蒸日上,她就不会轻易背叛孤。”
李令月傲然道:“况且,即使她真的背叛了,那又如何?孤能率军攻克吐蕃一次,就能攻克吐蕃第二次,第三次!只要孤够强,孤就不必担心她的背叛!”
她的这番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陈茵等人一时都被她的气势镇住了。
片刻后,陈茵才用敬仰的眼神看着李令月。
她回想起,她首次被李令月任命为先锋军统帅时,不少人都对她能否顺利完成任务而产生质疑。
那时的李令月,也是如此自信地说道:“孤看中的人,不会出错。你们这是在质疑孤的目光吗?”
李令月走到陈茵跟前,拍了拍陈茵的肩:“不必理会那些人的言论。上了战场,只管好好表现。记住,我们永远在你身后。”
李令月的话语,犹如定心丸一般,让军营中悬浮不定的人心再度稳定下来。
那一战,陈茵超常发挥,一战成名。
回过神来的陈茵,看向李令月的目光已变得与方才截然不同。
她觉得,她虽然是在为朝廷考虑,但她实在是低估了自家主将。她都能想到的事情,李令月会想不到吗?李令月想到了,却依然选择这么做,定然有她的道理。
李令月的胸襟和气魄,令陈茵自愧不如。
……
当李令月率领五千精兵攻克吐蕃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朝廷上下还在为“太女”和“皇孙”何时返回朝廷而议论纷纷呢。
大部分大臣因为一连串的吉兆,已经认可了李令月的太女身份。他们向武皇上书,请武皇派人将李令月和两位皇孙迎回京城,一是为了确保他们的安全,二是为了巩固他们的地位。
太女殿下产子之后留在扬州修养一两个月还好说,可这都四个月过去了,武皇还没有派人去接他们的意思,这究竟是要闹哪样?
皇储长时间离开京城,也不合规矩啊。
况且,他们是真的想见一见两位小皇孙——这两位小皇孙来历可不同寻常,据说是皇储“吞风有孕”诞下的孩子,四舍五入,这不就是两个神胎吗?
想来,这定然是两个得天独厚的小殿下。有两位来历不凡的小殿下在,皇储也算得上是后继有人了。日后,他们这些选择站在李令月这边的人,也能放心地辅佐她,辅佐她的继承人。
有人盼着李令月母子均安、地位稳固,自然就有人盼着李令月不好。
如今,李令月这个皇太女已是炙手可热,想要投靠她的人,多得如过江之鲫。
对于一些没能在前期坐上李令月的船的人来说,此时他们再想凑过去,为时已晚。李令月身边得用的人太多,况且此时,李令月已经是太女之尊,他们即便凑过去,也只是锦上添花。
他们有再多的能耐,在李令月身边也发挥不出来。如果他们选择李显或者李旦辅佐,并最终让自己选择的冷门候选人成功上位,这才是真正的大功劳!
虽然他们的许多前辈已经以自身的鲜血和性命为代价,告诉他们皇家立储之事不可轻易掺和。但只要摆在眼前的利益够大,总会有人铤而走险。
这些投机者悄悄在京中散布李令月难产、小皇孙们身体孱弱的流言。为了不暴露自己,他们做得很是小心。
在经过武皇的几轮清洗过后,这些投机者也学聪明了。
他们不再明着攻讦李令月,而是以女子生产如过一道鬼门关为由,侧面暗示李令月不适合做储君。要是换做李显和李旦做储君,哪里需要有这方面的担心啊!
令这些投机者们想不到的是,当这则消息悄然传遍长安和洛阳时,不少百姓们都开始自发地为李令月母子祈福。
寺庙中,前去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这些人中,竟有大半是为李令月母子祈求平安的!
百姓们或许不了解朝廷局势,但他们也知道,他们的日子变得越来越好,是这位大唐太女带来的。
太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