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秦唐之好

150-16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秦唐之好》150-160(第11/16页)

话,依他们的年龄,能够勉强记住大唐的疆域图,都已经很不容易了。

    “倭国是我们附近的一处岛国呀!”

    李清拉着李晏走到了简易版世界舆图前——这舆图,还是她特地问一名擅长作图的女官要来的。

    她指着其中一块地,对李晏说:“这是我们大周。”

    随后,她又指着与大唐隔海相望的一处岛国,对李晏道:“这里,就是倭国啦。”

    “这么小?”

    “那是!我大周周边的国家有大有小,怎么可能全是大国嘛!”李清叉腰道:“越是小国,越要依附大国生存。我们是距离倭国最近的大国,所以说,倭国才会特意派遣使臣来朝见我们大周的皇帝嘛!”

    李晏并不怎么关注小小的倭国,他盯着世界舆图看了一会儿,指着与大周毗邻的某个大国,问道:“这又是哪个国家?”

    随着吐蕃和北天竺被纳入大唐的领土,大唐与某个国家接触的面积渐渐多了起来,这也让李晏感到了一丝威胁。

    当然,现在他还没学过什么战术战略,对于这些东西,他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他只是本能地觉得,局势有些不大妙。

    李清捧着小脸,认真研究了半天,这才用不确定的语气对李晏道:“好像是什么大食?啊,不管了!待会儿问问阿婆就知道了!这个什么倭国使臣怎么这么能说啊?我们都说了好半天话了,他怎么还不出来啊?”

    其实,李晏和李清才来这里没多久,但等待的时间,对于两个孩子来说,总是显得格外漫长。

    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等到倭国使臣离开了宣政殿,李晏和李清就差没有放鞭炮庆祝了。

    他们激动地在半空中击了击掌,旋即像一阵风似的闯进了宣政殿。阖宫之中,也唯有他们敢这般率性。

    宣政殿内,一些尚未散尽的官员看到两位小皇孙的身影,倒是见怪不怪。

    这些年来,两位小皇孙的面孔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有时,是武皇主动带他们进入宣政殿,有时,是他们自己来宣政殿找武皇。

    武皇对两位小皇孙的看重,满朝皆知。

    李晏和李清虽然不认识这些官员们究竟谁是谁,但他们已经学会通过官员的衣着,来简单地判断他们的品级了。

    “这是从四品官!”

    “错了错了,是三品官!你把别人认错,他会不高兴的!”

    “哦,那不好意思啦!”

    谁敢接受来自小皇孙的道歉?

    被认错的官员们一面摆着手说“没事没事”,一面避让开来。

    两位小殿下聪慧倒是聪慧,只是机灵过了头,偶尔也会让人感到头疼。

    不多时,宣政殿中的大部分官员们都散得干干净净。唯有几名武皇的心腹留了下来,接下来,他们准备跟随武皇移步紫宸殿继续议事。

    武皇看着一路小跑到她面前的两名小皇孙,弯下腰,为他们掸去衣襟上沾染的落叶。

    “你们就这么急着要来找朕吗?”

    “对呀!阿婆,刚才离开的人,是不是倭国的人?他们来找您是做什么的呢?”李晏仰着小脑袋,好奇地望着武皇。

    他身旁,李清也悄悄竖起了耳朵,就等着听答案了。

    两个孩子自以为他们的动作隐蔽,殊不知,他们这点小心思,在武皇和武皇身旁的重臣眼中一览无余。

    武皇并没有因为李晏和李清年龄小,就随意地敷衍他们。

    她对他们说:“倭国使臣认为他们的国名不雅,希望朕能将他们的国名改为‘日本’,取‘日出之国’之意。①”

    李晏歪着小脑袋,好奇地问道:“倭国是什么意思?倭国为什么被称为倭国?”

    “倭就是小矮子的意思。据说,当初岛国之人前来朝拜汉光武帝刘秀,汉光武帝见岛国之人身材矮小,便为他们赐名‘倭国’,并赐予倭国国王“汉委奴国王金印”。自此之后,倭国便成为了大汉的附属国之一。②”

    “小矮子!”李清惊呼了一声:“谁要是说我是小矮子,那我肯定不高兴!那个汉,汉什么帝可真损啊!他为那个国家赐名倭国,他们就接受了吗?”

    “他们不知‘倭国’是何意,自然接受了。”武皇道:“不过,几百年过去了,就算当时,他们不知道‘倭国’的涵义,现在也该知道了。他们自然不愿意再顶着‘倭国’之名。”

    “所以他们才会来觐见阿婆,请求阿婆为他们改名。”李清好奇地看向武皇:“那,阿婆答应了吗?”

    武皇眼也不眨地道:“区区弹丸小国罢了,哪里值得朕为它花心思?”

    第158章 第 158 章

    “这么说,他们要一直顶着‘小矮子国’的名头了!”李清的脸上露出几分同情之色。

    “倭国人素来奸猾,最是擅长见风使舵,可没你想象中那么老实!”武皇的语气有些冷硬。

    李晏举起肉乎乎的小手,歪着脑袋疑惑地道:“倭国曾经得罪过阿婆吗?”

    那么小一个国家,居然敢得罪阿婆耶,胆子还真大。

    对此,武皇发出了一声冷哼。

    她想起她初登皇位之时,地位不稳固,倭国使臣对她这个新皇便不大恭敬。

    他们表面上对武皇点头哈腰,背地里却偷偷摸摸地与支持李弘的人接触,两头下注的想法简直昭然若揭。

    后来,武皇以雷霆手段坐稳皇位,又兼李弘病故,倭国这才彻底收了心,开始真正做到表里如一,毕恭毕敬地对待武皇。

    不过,武皇并没有对孩子们提及这段过往。

    她向孩子们提及的是另一件事。

    自汉朝以来,倭国一直以中原王朝的属国自居,定期派遣使臣来进行朝贡。

    然而,随着倭国的发展,倭国天皇渐渐不满足于附属国的地位。

    隋唐交替之际,对应的是倭国的“飞鸟时代”。

    隋大业三年,倭国首任女天皇——推古天皇派遣使臣小野妹子向隋炀帝杨广递交国书,国书的开头便是“日出之处天子致书,日落之处天子无恙”①。

    日出之处的天子指的是推古天皇自己,日落之处的天子指的是隋炀帝。

    在这句话中,推古天皇无疑是将自己摆在了与隋炀帝同等的位置,不再以隋朝的臣下自居。

    据说,隋炀帝在收到这封书信之后大发雷霆。不过,他再恼火也没用,隋朝和倭国毕竟隔着海呢,想要派军队打过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倭国使者见隋炀帝当真恼了,便寻了个由头,说是倭国之人不精通汉文,表达有误,这才勉强将这尴尬的场面敷衍了过去。

    当时的隋朝官员表面上信了这番话,心中怎么想的,不得而知。武皇在回顾这段过往之时,对倭国使臣的说辞,却一个字都不信。

    倭国这么做,无非是在试探隋炀帝的底线。

    类似的情况,在大唐刚刚建立之时,也曾出现过。倭国的使臣看似谦卑,实际上心眼子可多了。

    这也让武皇愈发坚信,倭国虽小,倭国天皇的野心却一点都不小。

    武皇将两个孩子揽到自己的身边,对他们说道:“你们记住,我大周足够强盛之时,倭国会是我大周最忠实的臣下和奴仆,一旦我大周稍稍露出些疲软之态,就要当心倭国的反扑!”

    她的目光渐渐变得犀利起来:“倭国可利用,而不可轻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