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被迫嫁给一个枭雄

130-14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被迫嫁给一个枭雄》130-140(第6/15页)

抬得老高,原本小圆的眼睛都瞪大了一倍。

    “曲当家觉得这水如何?”桓均笑问。

    曲姚将瓷盏从嘴边拿开,手指却还握得紧紧的,“甘甜袭人,回味无穷。”

    “曲当家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见识非凡,连你都如此称赞,这桩生意确实大有可为啊。”

    听他这么说,曲姚也不兜圈子了,直接说:“小人受女郎之命来拜见府君,便是为了做成这桩生意,不知府君具体如何打算,需要小人做什么。”

    “不急,我们还要等一个人。”桓均端起面前的糖水饮了一口,正好掩去嘴角那丝僵硬的弧度,呵呵,问他怎么做,他也做不了主啊。

    桓均听说曲姚上门就派人去请,没等多久人就来了。

    也是一个年约四五十的男人,蓄短须,相貌不算出众,步履行走间却露出几分精悍,看着不像商人,倒有几分行伍之态。

    这是姜从珚的人,郑闾,先前兴建瓷厂就是他一手负责的。

    终于到齐,三人正式商量起种蔗产糖来。

    蔗苗适合栽种在水热丰沛的南方,尤其是岭南,姜从珚的人手还未触及那片区域,要靠桓均去打通关节。

    岭南地区名义上虽属于梁国的统治,实际上位置偏远,朝廷势力不能完全触及,里面还有许多本地山民和宗族势力,可谓错综复杂,交州刺史夏侯显跟他同在大儒崔呈的书屋中读过书,但二人年龄差得多,并未见过几次

    ,只是勉强称得上师兄弟。

    此前桓均给夏侯显去过一封信,对方倒也回了,言词间还颇为可亲,叙了几句当年读书时的旧情。

    交州不是个好去处,夏侯显也是被贬来当刺史的,大概率也想做出一番功绩来,桓均觉得说服他配合自己应该不是件难事。

    桓均负责与夏侯显合作组织当地百姓种蔗,郑闾负责建厂和技术,曲姚则通过他的商业网络将产出的糖铺向全国,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便形成了。

    商定好各自的分工,桓均又对曲姚道:“近年来天灾频发,各地时有起义,流民落草为寇,道路艰难,曲当家可否有此感慨。”

    曲姚面露凄凄,叹了一声,“府君说得很是啊,小人也愈发觉得道路不太平,十次走商,有一半平安无事就是幸事了。”

    桓均道:“今年年初,鄂州十万流民起义,朝廷派下平南将军谢绍,领兵镇压叛乱。”

    曲姚暗自思忖起桓均这话,特意提到谢绍,肯定不会没有缘故,他琢磨了会儿,好似品咂到了什么。

    行商最重要的就是保证货物安全,尤其是现在这种混乱的世道,匪徒猖獗,豪商们背靠士族,自然也会借助他们身后的军事力量,这并不鲜见。

    桓均现在的意思是让他去找谢绍依靠合作?

    “多谢府君提点。”-

    从嫖姚校尉到平南将军,短短半年,谢绍又升职了,这也算是天时地利人和。

    他才杀了匈奴让朝廷面上有光,正受梁帝器重,暗中又跟桓均达成了合作,崔司徒也推了一把,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平叛不是件好差事,平定叛乱是应该的,要是没干好,卢逡就是前车之鉴,但谢绍不惧。

    他只从长安领了一万兵马,其余全靠抵达鄂州后他能调用多少本地服役的守军。

    他在战场上确实英勇,但毕竟年轻,初出茅庐,一下就要面对这么复杂的局势,实难做到游刃有余,尤其这些流民并非全是大奸大恶之徒,只是鄂州刺史贪酷,他们活不下去了不得不揭竿造反,谢绍不由动了恻隐之心。

    他从流民手中夺回鄂州城池,却未下令赶尽杀绝,可流民们没了粮,便试图向周边劫掠,谢绍不得不继续镇压。除非把人全杀了,不然继续下去迟早还是会乱起来,但这是将近十万口人命啊。

    这时他想起公主那晚跟他说过的话,诸葛优……

    “我要外出一段时日,你们坚守城池,没我命令,不许出城杀敌。”谢绍吩咐道。

    “将军要去做什么?”副将许七斤问。

    谢绍冷眼瞥过去,“无需你操心,按照本将吩咐的做就行。”

    “是。”

    交代好城中的事,谢绍只带上十来个亲卫就出发了。

    鄂州和武陵郡不过数百里,快马一两日就到,谢绍抵达后,稍一打听便得知了诸葛优的住处。

    他隐居在罗山上,名气却不小,他在山上建了个书屋,常有学生前去拜谒。

    谢绍递上自己的拜帖,那守门的童子却说先生不在,出门交友去了。

    谢绍问:“先生何时回来?”

    童子摇头,“不知道,或许今日就回来了,或许三五日才回来。”

    三五日?谢绍心下一沉,多耽搁几日,流民形势就越严峻。

    “先生去了何处?”

    童子还是摇头。

    不知去了何处,主动去找也不行了,谢绍想了想,“那我就在这里等着,等先生回来。”

    小童想劝什么,可瞧他一脸坚定,只好摇着头走开了。

    谢绍的想法很简单,万一下回又错过还不知道耽搁多久,干脆守株待兔。

    幸好,老天还是眷顾他的,夜色四合、倦鸟归巢时,远处密林小路中行来一个文士,他约莫三十,萧萧然然,目似明星,只观气度便颇有高人之姿。

    “敢问可是诸葛先生?”谢绍迎上前。

    “当不得将军一句先生,一乡野之人罢了。”

    诸葛优摆摆手,从他身边错身而过,就要跨进院舍。

    “先生且慢。”谢绍震惊他竟一眼就看穿自己的身份,反应过来后忙道,“小子今日冒昧打扰,是有求于先生。”

    “哦?”诸葛优回头。

    ……

    谢绍终于得进门,将自己两难处境告诉诸葛优。

    诸葛优却道:“将军找错人了,我只愿在此山野间躬耕读书,并无出世之心。”

    谢绍又劝了几句,诸葛优依旧不为所动。

    “夜深了,将军不如歇息一晚,明天好早些上路。”

    他似真要去睡了,谢绍不得不拿出最后的撒手锏。

    “请先生再听我一言。”

    “先生素有澄清天下之志,拯救万民之心,然先生三十未仕,抱壁向隅,天下何人堪识?今鄂州十万生民于水火中望先生如涸鱼之望甘泉,如孤儿之望父母。豺狼遍地,先生之宝剑宁沉睡于剑鞘中,亦或断于猛兽之颈项也?”

    “无田则失民,此乱之源也,亦国亡之源也,我不止是为这一州之民来请先生助手,乃为天下之民,今四方胡敌环绕,如猛虎探目,均田地,安生民,或可挽汉人国祚于危亡矣。”

    谢绍激情愤慨地说完,眼神一动不动地盯着诸葛优,要是他还不同意,他也没办法了。

    诸葛优缓缓抬起眼皮,头一次用严肃到尖锐的眼神打量谢绍。

    前面那段抱壁向隅的话他并不放在心上,真正让他在意的是那句“均田地,安生民”。

    “这话是谁教你说的?你背后还有谁?”

    谢绍:“呃……”-

    鲜卑王庭。

    拓跋骁派去柔然的使臣回来了,经过一番交涉,柔然最终还是没跟匈奴达成合作,决定用财宝牛羊赎回大王子。

    大王子在拓跋骁手上是一回事,更重要的,匈奴胃口太大了,简直要把他们搜刮一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