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被迫嫁给一个枭雄

150-16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被迫嫁给一个枭雄》150-160(第7/27页)

路尚不够平坦,运输至鲜卑需要耗费许多人力,数量十分有限。”

    其实鲜卑领地内的煤矿也不少,河内、

    西林和兴安等地都有不少煤矿,可能是时间太短或是地质原因,暂时还没被勘探到。

    若有足够时间,她手下的队伍肯定能勘探出来,但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

    众人有些失望,却无可奈何。

    姜从珚便提出让各部组织牧民抱团过冬,不需要成百上千,只让附近几户人家聚在一起集中供暖,这样一来就能节省下不少燃料,支持他们度过漫长的冬季。

    除了供暖,还有个问题便是粮食。

    天气变暖必定会导致粮食和牲畜减产,去年攒了不少粮,现在还在仓库中堆着,今年顺利的话,能赶在寒潮来临前收获一批粮食。

    开春得早,出巡时她已经吩咐他们尽早种下麦子了。

    姜从珚根据各部人口,跟他们签订一个中央与地方的粮食协议,可以先“借”给他们,后面再用各种方法还。

    “多谢可敦仁慈,现在看来,也只能这样了。”

    总之,忙碌了近一个月,暂时协调好各部情况。

    四月初,姜从珚收到消息,三月中旬时,乌达鞮侯再次兵临中卫。

    他这一次出动了十五万骑兵,比去年足足多了一倍,可以想见他是抱着怎样的雄心与壮志。

    姜从珚试探着问了拓跋骁一句,“乌达鞮侯南下,内部必定空虚,你有想过趁机袭他吗?”

    乌达鞮侯在贺兰山边境安排了守军,但拓跋骁想攻的话,这些都不是问题。

    拓跋骁却摇了摇头,“等战况见分晓再说。”

    乌达鞮侯攻梁国对他也不是件坏事,他现在完全可以坐山观虎斗。

    姜从珚垂下眸。

    拓跋骁见她情绪有些低落,想了想,“你担心凉州?”

    他对凉州实在没什么好感,尽管那是她外祖家,可她老为凉州牵肠挂肚,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忧心不已,去年还做了噩梦半夜惊醒,险些害她又生病。

    “凉州侯也是个英雄人物,经营凉州多年,怎么会连这点情况都应付不过去,你不用太担心。”他生硬地安慰了几句。

    姜从珚抿着唇,软软地看了他一眼,没再说话。

    想到史书为张家写下的结局,她怎么能不担心,尤其她十分清楚外祖父的性情,他嘴上骂得再凶,心里依旧装着大梁江山,梁国要是有什么事,他会坐视不理吗?梁帝心思又阴暗,既想让张家抵抗胡人,又见不得张家人立功,他恐怕只恨不得凉州军跟匈奴人同归于尽算了。

    她又想到拓跋骁,她其实能猜到他现在的想法。

    野心勃勃的男人们总是热衷于对外征战来建立不世之功,亲密的相处中,她当然会察觉到拓跋骁偶尔流露出来的野心,他能征善战,无有敌手,然而他却按捺住了征战的冲动,蛰伏着继续壮大自己。

    就如他之前没有继续南下,现在也不会去攻匈奴-

    梁国探马发现匈奴南下,光是前锋就在五万以上,中卫守将钱忠立马给长安发急递。

    八百里加急的军情传回长安城,朝野震荡,人心惶惶。

    “匈奴人又卷土重来了?”

    “还来得这么快?”

    “现在最重要的是探清楚他们有多少兵力,中卫现在是否能坚守到援军抵达。”

    听政殿,梁帝的脸色尤其阴沉。

    最主要的自然是匈奴人再次来犯,可纷繁复杂的思绪中却闪过去年凉州侯送来的那封奏疏,他当时提醒朝廷匈奴今年极可能再犯,自己却因司马维的话并未增派兵马,而现在,匈奴真的又来了,大臣们会怎么想?

    “陛下,朝廷必须马上派兵支援。”

    高太尉的话将梁帝从沉思中拉了出来,他抬起眼,环视跪坐在殿中的诸卿大臣们一眼,沉声道:“增派多少援军,由何人统领?”

    “臣以为援军至少要十万。”高太尉道。

    其余人也点头,此时他们也顾不上要消耗多少国力了,保住梁国江山才是最要紧的。

    很快有大臣建议,“可以从京畿抽调五万南、北军,再从陇西、北地两郡各抽调三万兵力,这两郡离得最近,”

    这个建议很中肯,原本没什么好说的,司马维却道:“京畿周边总共也就八万兵力,一下抽调走五万,对长安是不是……”

    后面声音消失,众人却意会到了未尽之意,要是前线失守,长安兵力不够的话,所有人都危险了。

    崔司徒偏头看了他一眼,眼中飞快闪过一道厉色,却没说什么,跪坐在他身后的大臣淳于敏愤怒地伸出手指着司马维,“你什么意思?”

    司马维:“我只是防患于未然,长安是国都,自然要以长安为重。”

    “我看你分明是有自己的私心。”

    司马维:“我只有一片效忠陛下,效忠大梁……”

    “行了,什么时候了还在打嘴仗,议事要紧。”崔司徒中断了二人的争执。

    经过一番拉扯,梁帝最终决定先派三万北军和五万地方军去支援中卫,后续再从兖州征调五万兵力。

    兖州离得远,这般情况下,自然是援军越多越近,越早支援中卫才好,可梁帝分明是将司马维的话听进去了。

    崔司徒道:“援军从长安出发,抵达中卫也需半月,军情如火情,陛下不如修书一封加急送往凉州侯手上,请他先领凉州军去救。”

    此提议一出,众人都十分赞同。

    “去年就是靠凉州军及时救援才夺回了城池。”有人下意识道。

    他声音不大,偏这时殿内突然安静了瞬,众人便都听见了。

    一时间,所有人的脸色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眼神下意识避开梁帝。

    气氛忽的诡异起来。

    就在这份安静中,众人听到司马维冷笑了声,“说来也奇怪,匈奴不去攻家门口的凉州,反而绕路来攻中卫。”

    他这话分明在暗指凉州跟匈奴有什么勾结。

    淳于敏再也忍不住站起了身,“司马维,你在阴阳怪气什么?”

    司马维一脸坦然地道:“我只是在说发生的事实。”

    为什么不攻凉州攻中卫,你心里没点数吗?淳于敏恨恨地想。

    “议事就议事,你这样子成何体统。”崔司徒斥了淳于敏一句,转而朝司马维道,“匈奴大军必定不止一路,或许早已兵临凉州了,只是路途遥远军报暂未抵达而已,你是陛下的肱股之臣,更当慎言。”

    崔司徒一发话,司马维也不好继续编排了,不着痕迹地看了上头的梁帝一眼。

    除了增兵,何人统帅也是个问题。

    “周侯勇武,威望能服人,不如由他当任大将军?”淳于敏道。

    周侯即周纪,周琼之子,自五十年前随太-祖起兵,为梁国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周家世代掌军,周纪当年亦随父征战沙场多年,这些年一直统领着北军,实战经验丰富,是当今最有威望的老将,若他来当大将军,应该没有将士不服。

    不少人点头以示赞同。

    赵雍却忽然出座,“陛下,周老将军年事已高,将近七旬,恐怕不妥。”

    “周老将军年纪虽大,身体还硬朗着。”淳于敏反驳。

    “打战夙兴夜寐,周老将军这般年纪,怎可叫他再受此累,再者刀剑无眼,有个万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