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穿到北宋当权臣

220-23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穿到北宋当权臣》220-230(第22/29页)


    姚古咬牙切齿,“城里有吃有喝,他们再趁机生乱就是狼心狗肺,当场砍了都不为过。”

    “得民心者得天下。”苏大人拍拍小年轻的肩膀,压低省心说道,“把惹事的人记下来,这几天以安抚为先,战事结束再秋後算账。”

    不管什麽时候都要占据道德最高点,要是前来避难的羌人部落中真的有西夏派来搞事的人,那就略施手段让所有百姓都知道是某些个体先惹事然後他们才从严处理。

    附近的羌人部落得到指引陆续来到荔原堡避难,幸运的是避难的百姓中没有混进别有用心的人,亦或是即便是别有用心也没有用武之地。

    前有荔原堡的守军对他们严加看管,後有荔原堡的将士家眷对他们嘘寒问暖,一套胡萝卜加大棒的操作下来,甚至不用巡检司出马,部落里的老人家就能把试图搞事的人摁下去。

    不识好歹的玩意儿,自己找死别带上全部落的人。

    後方稳定,前线的战事也异常顺利。

    姚兕带兵支援柔远寨,同时环庆路副都总管杨遂也派都监高敏从大义寨率兵前去支援。

    大义寨是柔远寨、大顺城、荔原堡防线的後方基地,寨子扼守定汉和杨寺岔两条川道,前可防山岭後可防山後,是庆州北部的

    业乐镇策应淮安、大顺、环州各处,也是环庆路主力军驻守的地方,各路兵马都要从业乐镇派出。

    梁乙埋以为狄青要麽坐镇大义寨要麽坐镇业乐镇,万万没想到他能留在荔原堡。

    不过现在知道也没用了,先锋军几乎全军覆没,出师不利後面得多打好几个胜仗才能扭转士气。

    然而梁国相的运气实在算不上好,他不光出师不利,後面几仗也都很不利。

    西夏军主力试图攻破柔远寨,环庆路的守军自然不会放任不管,各路兵马前往柔远寨支援,路上瞅准时机还能去对面军中劫掠一把。

    也不知道梁乙埋怎麽想的,竟然放任军中战马在柔远寨附近放牧,环庆路诸军看见上好的战马在眼前转悠都心痒难耐,在打起来之前愣是先抢了五百多匹战马回来。

    到他们大宋地界儿的马就是他们大宋的马,别管抢回来之後怎麽分,总之先抢到手再说。

    西夏军:???

    到底谁才是来劫掠的啊?

    梁乙埋没防备宋军还有这一手,赶紧分兵去保护战马,西夏军内部本就混乱,让他这麽左一指挥右一指挥显得更加混乱,于是又被汇聚到柔远寨的各方联军横冲直撞打了个爽。

    西夏军本就士气不足,接连的败仗让军心更加涣散,梁乙埋看柔远寨打不下来一咬牙又分兵攻打周围其他堡寨,结果这次更惨,数万大军连只有五百驻军的大宋堡寨都打不下来。

    三十万大军转战半月损失惨重却寸地未得,朝堂上已有撤军的声音传到军中,可倾国而出却一无所获未免太丢人,真这麽撤军他还怎麽在朝堂立足?

    梁乙埋死撑着不肯撤军,就在此时,大宋的反击也开始了。

    鄜延路守将刘绍能在葫芦河中游的直罗镇设下伏兵奇袭西夏军,之後一路追到长城岭才意犹未尽的撤回大宋境内。

    新任庆州知州王广渊抵达庆州,蔡挺终于把坐镇大後方的任务交出去,二话不说率军前往葫芦河和西夏人干仗。

    京城的文臣一个个文文弱弱看上去连马都不会骑,仿佛只会风花雪月,但是大宋还没到後世那种文人真的只会读书的程度,文臣除了年老腿脚不方便这种特殊情况,平时也多是骑马出行。

    西军身为大宋最後的武力担当,尚武之风虽然不如汉唐,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文臣能上阵拼杀。

    不过能上阵杀敌的文臣大多本就是西北人,蔡大人出生在应天府那种中原腹地还能这麽生猛只能说是天性使然。

    环庆路各军趁梁乙埋不注意哪儿防守虚弱往哪儿冲,河东那边也没闲着,府州守将折克行直接绕开主力军杀进西夏境内葭芦川。

    府州位于陕西的最北端,北接草原南邻黄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府州折氏是云中大族,自五代便以府州为根基为中原政权镇守西北。

    中原政权换了好几个,府州知州一直是折家人,大宋建国後府州知州也一直是折家子弟世袭。

    那地方是宋、辽、夏三国交界处,无论契丹人入侵还是党项人来犯都能起到牵制和侧面支援,因为位置太过重要,百年来折家当家人几乎都是壮年战死沙场。

    折家将不愧是折家将,这些年每次有战事先锋军中都有折家子弟,这次梁乙埋进攻环庆路,折家军从河东杀入西夏境内也是收获颇丰,大军去葭芦川转了一圈便斩杀数百户招降数千人。

    折家是世代镇守府州的党项人,很多汉人干起来会被诟病的事情他们去干就没问题,很难说那些投降的西夏兵是真心投降还是被打的真能投降保命。

    在环庆沿边的堡寨投降能被编入军中屯田或者操练,被折家将带回府州……那就自求多福吧。

    苏机宜心怀慈悲,真心希望佛祖玉帝太上老君保佑那些倒霉蛋,人口就是生産力,活着做苦力总比直接砍了强。

    河东折家军出动的消息很快传到前线,姚古羡慕的眼都红了,“苏大人您知道吗,折将军这次出兵还带上了他侄子折可适,折可适也没比我大几岁,他都能上战场我爹凭什麽不让我上战场。”

    西北这边世代守边的将门不少,种家军、折家军、姚家军、杨家军等等等等,各家在对外时同仇敌忾,挣军功的时候也没谦让过。

    这次折家军在葭芦川大胜而回,折将军肯定要升官,折可适那小子八成也能捞个差事干干。

    他也想要军功呜呜呜呜呜。

    “折可适没比你大几岁,也就是说他的确比你大。”寨中人口每天都在变化,苏景殊正在算以目前的人口粮草还能支撑多少天,这些天每天都要干这个活儿,他已经能一边算一边分心和小姚同学说话,“朝廷很重视培养西军子弟,你真不考虑去国子监读两年书?”

    行军打仗要学,忠君爱国更要学,趁年轻多读几年书没坏处。

    姚古撇撇嘴,“这得怪我爹,谁让他只是个巡检?”

    虽然他不爱读书,但是能推卸责任肯定不能自己扛,所以这事儿归根结底还得怪他爹。

    能被破格送进国子监的西军子弟不多,要麽是本身有读书的天分要麽是家里老子的品阶足够高。

    他爹连高级将领的边儿都没摸着,自然没有送儿子去国子监的资格,想靠他爹的恩荫去京城估计只能等他爹阵亡。

    呸呸呸,虽然老爹总揍他,但是爹还是活着好。

    武将升官太难,靠祖上恩荫不如靠自己。

    这次的战事打的那麽顺,带他一个又能怎样?

    “慎言。”苏景殊正了神色,“战事还没结束,话不要说太满。”

    拒绝半场开香槟。

    姚古立刻捂住嘴巴,大宋在战事上的运气向来不好,他懂他懂。

    正说着,外面忽然传来号角声。

    姚古心中一紧,声音都在颤抖,“苏大人?”

    他刚才只是抱怨两句,就算战事要从顺利变为不顺也不能这麽快啊。

    苏景殊放下算了一半的账,“不急,先出去看看。”

    “应该不是敌袭,敌袭不是这个动静。”姚古慌了一会儿很快冷静下来,他自小在军中长大,不同的号角是什麽意思还是能听懂的,“大人,应该是大军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