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110-12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110-120(第22/29页)

回家,他开始找往老家去的商人。

    “送信?”

    一听他来意,商队的人哈哈笑出声。

    “这个找泰山银行不是更方便?他们每月往各地去,也接送信任务。”

    一听泰山银行能送信,罗起信立马去找宁波本地的泰山银行。

    这家银行就在港口不远,靠近内河算是交通便利之地。

    来银行办理业务的还挺多,这也不奇怪,泰山银行这两年发展迅速,还提供低利息借贷业务,抢走了钱庄不少生意,传统钱庄根本没法跟他比。

    钱庄做银票生意是要赚钱,这钱银行直接省了,泰山银行的银票兑换银子是不要手续费,只是大额异地汇款才需要,当然你信任银行带着大笔银票去异地也不需要手续费,这得自己承担路上银票丢失的风险。

    人家泰山银行这事难得敞亮,传统银庄跟它一比就衬得有些贪婪,银票换银子可是手续费的。

    只这一招,泰山银行在各地快速落地,有些商人老家没有,还承诺帮着找落脚地,就为了自己方便点。

    能在宁波看到泰山银行他不意外,他意外的是这银行何时开了送信的业务,要知道他在老家时还没听说有这业务。

    宁波的泰山银行建造不是传统木制房,而是石头房,墙上涂抹了贝壳粉。

    房子外形像一马蹄元宝,中间低两边高,房顶还竖着一根长长的铁针,看着有些古怪。

    两边高的房子很好理解上面多了半层,透过玻璃窗能看到里面忙碌的人。

    他进了银行,就看到墙壁上挂着的指示木牌。

    寄信先买邮票→

    他顺着指示方向看去,就看到一个贴着邮票出售点的窗口。

    那地方已经有三人在排队。

    他走过去排在了最后面,然后听最前面的人跟窗口里的青年拿着一张纸翻找。

    也不知找了多久青年高兴道:“到广州要十文钱从广州到韶州要两文,你家是府城人,到时信到了韶州的银行会通知你家人去取。”

    “一共付十二文钱,对了,要不要从我们这多买些信封和邮票,以后写完信自己贴邮票直接投到我们银行门口的那个大绿桶里就要,每天早上会有人取出来。”

    “你们开通寄信业务以后我们就方便了,让别人带信就是不靠谱,上回我回老家了信才到。”

    青年笑道:“也是方便我们自己人,我们银行职员不少不是本地,也需要寄信回家,上面干脆开了这个业务,以后银行开到哪,信就寄到哪,你可以跟家里人约定,每月去银行一趟,这样也不会错过你寄的家信。”

    “你们这邮票卖得也太便宜了,才十二文,我都有些不好意思。”

    “都是顺便带信,这信其实是借驿站的人送,这钱也分他们一部分,积少成多他们也愿意赚点钱。”

    罗起信明白过来,这信不是银行派人送,是借驿站便利,驿站那边也不费事,信直接送去当地银行,信件才多重,顺手的事,一封十二文,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小数目。

    排在首位的人高高兴兴将邮票贴好离开了,第二个人说了要寄的地址。

    青年多说了一句,“你这个地址目前只有省府有设银行,信到若是有你们那个县的人,我们会拜托对方带个口信,你指定收的那个人拿着户帖就能来领,你确定要寄吗?”

    对方点头,付钱贴邮票,又重新在信封上按照青年指定格式写信。

    那人到一旁写后,第三个人将信递过去。

    “我这是给我军营里的兄弟,能寄到吗?”

    青年问哪个军营。

    对方说了,青年点头。

    “我们总行在京城,只要对方还在那个军营就能收到,你且放心,放置一年没人领取,我们会将信退回寄信地址。”

    第三个人很满意,第二个人也写好了,将贴好邮票的信递给青年,还多买了几张邮票和信封。

    青年撕邮票时叮嘱,“邮票可以多贴,不能少贴,少贴了会退回。记住出省是十文钱,省内是八文,不确定要寄的省多少钱就贴两张十文的邮票,咱们这寄信运费最高也就二十文。”

    那人接过信封邮票道了谢。

    轮到罗起信了。

    罗起信见这里这么方便一时间不想寄信了,“能寄东西回家吗?”

    青年微笑,“我们现在只做收信业务,寄货业务还未开启。”

    “那好我寄信。”

    他也买了邮票和信封,蹲在旁边去写。

    突然扫了旁边的报架,以及报纸上一篇介绍船舶学院的文章,除去了文章竟然还有学院大门的图案!

    “这报纸卖吗?”

    青年点头,“卖的,十文钱一份。”

    罗起信觉得便宜,他在老家买到的报纸都是五钱银子一份,还供不应求,因为老家没有自己的报馆,售卖的报纸都是江南和京城那边过来的。

    路途遥远涨价也是应该。

    让他遗憾的是看到的报纸都是落后信息。

    “我要一份。”

    他付钱看了船舶学院的内容,这比墙上那份招生广告详细多了,不仅介绍了船舶学院有哪些商行赞助,请了那些造船大师做老师,还重点介绍了靖远号,今日才靠岸,想来靖远号马上要迎接一大批上船观摩的人。

    关于船舶学院的介绍只有这一篇,他小心将这一篇撕下来塞进信封里,该说的他都已经说了,就看家族那边的决定吧。

    可惜新春招生已经在正月结束,下一届等明年,明年说什么他也要去见识见识。

    至于现在,他要去远航!

    罗起信逛了两日才回船上,这两日他尝遍了宁波本地的美食。

    还得到了一个消息,江南这边的大商筹集资金准备开发松江府上海县。

    “因为那边是长江入海口,风暴来临时是最好的避风港。”

    开海禁之风已经传入江南,各种传言遍地飞。

    据说朝廷打算只开几个埠口,上海县因为地理优越在选择之内,投资一个新埠口所带来的庞大收益值得一部分疯狂。

    这是他在茶馆听到的消息。

    朝廷要开海禁其实这些年就一直有传言,只是先前是私下里传,一年一年令人失望,去年突然出现了一个德盛洋行,凡是加入德盛洋行的人就可以不受海禁约束可以跟洋人交易,直接是把天都捅破了。

    后来看朝廷也没有下令禁止,都明白这家洋行背后人背景深厚。

    民间一直有传言内务府都入了股,之后德盛洋行就一发不可收拾,成了眼下的庞然大物。

    听说德盛洋行掌控了沿海的走私生意,听说跟洋人交易得给德盛洋行缴纳保护费。

    这突然冒出来的德盛洋行被传得神乎其技,罗起信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只知道这家洋行背景确实深厚,他不信各省没有官员弹劾,但是这些奏折进京后都没了下文。

    朝廷似乎出乎意料放纵这家洋行。

    有人猜测这是为开海禁试水,如今开海禁声音越来越多,朝廷命令还未下,江南这边的商人似乎已经断定了会开。

    “真是奇怪的信心。”

    罗起信摇摇头,才走到岸边就看到岸边拥挤的人群。

    他吃惊少数也有上万人,连衙门都出动了衙役来维持秩序。

    靖远号停在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