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120-13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120-130(第4/40页)

判刑,而不是交给宗族内部处理。”

    “到底是朕大律法大还是宗族族法大?”

    皇帝这句摆明是剑指地方士绅。

    皇上是平息三藩□□,准备解决地方士绅这个问题了!

    这次满人官员挺起胸膛,汉人官员萎靡了下去。

    “往后犯罪均有警察局治所处理,有罪抓人,无罪放人,任何人不得私设刑堂。”

    他深深看向拥有立法权力的制法院。

    “制法院院长可有听明白?朕之下人人平等,朕要一部事无巨细的律法,要实时跟进时代变革,立法时无需再考虑父权和父权,辱骂什么罪,教唆什么罪,诽谤什么罪,杀人什么罪,该什么罪就怎么量刑,不需要什么前提条件,这不是减刑的标准!”

    制法院这个小衙门人不多,属于内阁直属,这次突然被叫出来有些受宠若惊。

    “制法院下设法学院,拥有独立招生资格,毕业学生位同国子监,可进入法院、督察部工作。”

    “和警察院一样,各地所缺人员由吏部招聘考核再分派各地。”

    制法院突然多了个能培训法学的学生甚是惊喜,忙走出来谢恩。

    “立法、司法、执法,三法分立,往后理清彼此职责,若出现推脱制度混乱,莫怪朕勿谓言之不预。”

    “嗻。”

    皇帝手指敲打在扶手上,“再说说税收问题。”

    他竖起一根手指,“有人给朕算了一笔经济账,二十一年人丁有1943万人,总人口数约八千万人。”

    “南宋也是这个数,只占了三省之地,南宋的税收是一万万贯,我大清税收多少?”

    他笑得如沐春风,“不过区区四千万,为何还不到南宋一半?”

    有人大惊,“皇上,加征三饷已经令百姓疲惫不堪,屡屡征收缺额,再加征,怕是各省民不聊生。”

    [三饷是什么税收?不是只有丁银,赋税吗?]

    宝音听了奇怪,三饷这个税她还是头一次听说。

    [原来是明末崇祯加征的税银,竟然到现在还没取消?]

    [什么,往后竟然成为定律,康熙宁愿隔几年玩免税的手段都不愿意取消?]

    宝音一言难尽,偷偷瞧了他一眼。

    皇帝脸色铁青。

    “朕何时说要加征税收?”

    “朕是要你们翻一翻宋朝历史,宋朝为何能收到那么多税银!”

    他拍打扶手,“朕不知道百姓不堪重负了吗?只是打仗不要银子?给你们发俸禄不要银子,养八旗子弟不要银子?”

    他气得扶额。

    “土地里产出有限,朕如何不知?让你们翻一翻宋朝有哪些税种不就是希望能从别的地方补充税收来源,朕也想取消三饷,甚至还畅想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但是朕现在能做到吗?你们能帮朕做到吗?”

    “啊?”

    一众大臣跪地,有人热泪盈眶,高呼一声,“圣主,明主!”

    皇帝摆了摆手平复了一下情绪,“尔等不断建议朕开关口,朕如何不知关税能减轻百姓负担?”

    宝音默默伸出两根手指。

    常宁手忙脚乱翻开第二页,匆匆扫了一眼站起来道:“皇上,臣弟知道宋朝为何那么富裕,因为他们鼓励商业,加征工商税!”

    李光地站出来,“恭亲王有所不知,我大清制度跟宋朝不同,我大清是抑商,宋朝商人是可以科举入仕入朝为官。”

    常宁奇怪道:“为何不行?我大清不也有商人捐钱做官?”

    “我听你们汉人有句话历代王朝都是缝补匠,继承前朝的同时在其制度上缝缝补补,宋朝富裕为何不学习?商人若是科举不是挺好,可以指定商税,商人想要逃税怕是逃不过这些人的眼睛吧?”

    他握拳击打手心,一副恍然大悟模样,“这叫什么?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李光地也噎得说不出话来。

    旁边的一众王公大臣宗室们冲他怒目而视。

    什么抑商?

    他们这些投点小生意赚点小钱钱的算什么?

    皇帝不置可否道:“我大清从未有过什么抑商政策,商人百姓之事,朝廷不适合插手。”

    他沉吟一声,看向常宁:“恭亲王有何建议?”

    常宁喜得眉飞色舞,“皇兄、皇上,这事有人已经回答了,可以参考张居正的厚商之策,给商人一些政策上的优待,例如可以穿丝绸、允许骑马、坐轿。”

    他脸色严肃起来,“可以允许商人买一些名誉兴致的虚职,但是不能买实缺,若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商人坐上县令那得多可怕?”

    “商人掌握实缺怕是会变本加厉将买官的银子赚回来,到时做官怕是变成了做买卖!”

    众官员纷纷附议。

    皇帝表情严肃起来,“吏部,尔等负责审核官员升迁,可有发现此等情况?”

    吏部尚书沉默不语。

    “皇上你看,臣弟说得对吧?所以得给商人一个花钱的机会,什么禁止骑马坐轿穿丝绸,等人家买了官这些都能享受到,甚至还能当个刮民脂民膏,大字不识的人如何知道律法利害,他们只知道快点捞银子让自己回本!”

    皇帝皱眉,“你不是说鼓励商人吗?”

    “对呀,鼓励商人又不是鼓励他们当官。当然人有了钱定然想要权,若是禁止商人当官结果就是官商勾结。还不如开个口子,允许商人之子可以科举。”

    “凭本事考出来的人才总比商人自己当好吧?”

    皇帝挑眉,“商人之子做官不是更方便他们官商勾结?”

    常宁嘿嘿一笑,“就是让他们勾结,这样放任十几二十年商业肯定繁荣,我们主要目的不是收税吗?”

    “先收税,以后嘛以后再说。”

    福全看向弟弟常宁有种三日不见刮目相看的震撼。

    自己这弟弟有点道行。

    “臣弟翻看了宋史,宋朝商业繁荣正是允许商人之子的原因,这地儿做官后制定了不少优待商人的律法,所以宋朝的富裕冠绝历朝。”

    皇帝看向其他人,“尔等觉得恭亲王这意见如何?”

    他看向汉人官员,“朕可以承诺只要商税超过赋税丁银三饷,就免除三饷。”

    他一脸畅想,“若是能达到一万万两丁银也可以免掉!”

    一万万两,一个亿的银子,皇帝都开始幻想花在哪里了,挪用几百万两修个园子不过分吧?

    “皇上臣赞同恭亲王所言,堵不如疏,不如允许商人之子经商,若真能减轻百姓负担,臣愿意背负骂名!”户部某位汉人官员义正词严道。

    有人骂对方鸡贼,也跟着站出来。

    “臣也愿意背负这骂名。”

    眼下这位皇帝可不是处处受限制的小皇帝,平定三藩后大权在握的皇帝。

    说实话朝堂上汉人官员都是说不上话的,皇帝真要下定决心,他那些贴心奴才自然跟随。

    之前反对不过是尽自己职责,眼下既然拦不住,自然是争先恐后为皇上分忧解难。

    幻想破灭,皇帝回归现实。

    就听见臣子争先恐后出主意,有些比他想到还周到。

    他看向宝音。

    宝音冲他挑眉。

    [就说吧,现在是最好改革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