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30-24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230-240(第11/15页)

大姐姐选择了养蚕……”

    “早上派人去周边采了树叶回来,我们喂过后,又将每日蚕虫的样子画下来。”

    北方的春天比南方要来得晚一些,养蚕也是如此。

    园子里没有桑树,桑树最多的在香山一带。

    三位格格是请假回来,现在还没到放暑假时间,也就请了几天假,后天还是要回京城上学。

    大格格和三格格玩了一会儿就大汗淋漓,宝音笑着哄五格格下场玩,还喊了一个宫女陪着。

    这边大格格下场端起杯子喝水。

    宝音又问了一些学校相关的事,又问了课业,得知没有什么大问题,才问道:“要不请了老师来这上课,这学期就别去学校了。”

    三位格格都不愿意,虽然喜欢园子,可明显也不舍得学院那边。

    毕竟相较于园子,还是学院那边更自由,没有人盯着她们一举一动,动不动就说这不合规矩,那不合规矩。

    尝过自由无拘的日子,就很难回到笼子里。

    宝音笑着点头,“这几日多陪陪太皇太后和皇太后。”

    门口出现了一群人,宝音先发现,是太子领着一群太监过来了。

    相互行礼后,太子看看妹妹们,大格格领会了他的意思,忙道:“我正打算和三妹妹五妹妹去太皇太后那里,就不打扰宸母妃了。”

    宝音含笑看着三位格格离开。

    “太子请坐。”

    宝音伸手,示意太子坐下。

    太子轻咳一声,看了一眼其他人,宝音见状让人退远了一些。

    太子这才开口,“户部那边同意割舍了一部分荒地。”

    “只是房屋高度问题还需要商议再呈交汗阿玛审理。”

    他声音低沉,“汗阿玛如今还在草原,这一来一回怕是得耗费很长时间。”

    宝音一听就知道太子被绕进去了。

    “这点小事朝廷大员都做不了主?”

    太子将大员的借口摆出来,宝音闻言嗤之以鼻,若是一个土著恐就被忽悠过去了。

    “民间不是没有建高楼的例子,像佛塔都建得比皇宫还要高,也没见人阻止,怎么方外之地建高楼就可以,我要建就四处找借口阻止?”

    “怎么我提前告知,本来是提前告知一声,怎么还成了软柿子任由人捏了,是不是我应该先建了,不闹出来才没有今日这一出?”

    太子道:“您别生气,儿臣这边听了也是这样生气,要不儿臣这边写一道手令,您房子想建多高就建多高,谁来找,您就将手令怼对方脸上。”

    宝音闻言很是意外,他这从哪里学来的主意?

    看来他是真想将这个政绩弄到手。

    两人算是一拍即合,很快宝音的命令便传达下去。

    两天后,大格格们前脚回京上学,后脚泰山商行就派人来告状。

    宝音看着地契冷笑一声,她说这次朝里那群人怎么好说话,原来坑给她埋在这里。

    底下人跪地捂着脸哭诉:“……好几处地都是用来建会馆,虽是空着都是为会馆预留着,小人等去收地,才到地头就被人打了出来。”

    “这地钱都交了,去找户部,人家不管,说地都批了,有人找碴就去找兵马司。”

    “兵马司派人过来了,对方有功名,咱们这也不敢强拆。”

    宝音脸色冷极了,看向马必应,“去将太子请过来。”

    太子在前面听政,马必应等了许久都没等到空闲。

    一个时辰后他无功而返,“……朝中大人是一个接着一个,太子忙得喝水的时间都没有,奴婢离开前看到了恭亲王……”

    宝音思索片刻,“太子来不了,就按照原定计划来。”

    她将信交给了商行来人,“让蓝玉她们看着办,尽快将这件事处理了。”

    北京城内,皇宫主人的离开并未影响到普通人生活,甚至有不少人都不知道皇宫里的后妃迁走了。

    近日京城非常忙碌,沿街两旁的土路被挖了一个又一个大坑,没几天坑没埋上留下了极高的水泥柱子。

    还有只修到西城门处的水厂,目前在修一个大的蓄水池。

    蓝玉收到信,先是瞪大了眼睛,很快脸上露出了好笑神色。

    “竟然用这种法子对付那些人……”

    她将信放下,沉吟一声,拿起笔写了一篇文章。

    “去,刊印在明天的报纸上。”

    文人最好什么?

    毫无疑问是一张脸面,也就是名声。

    因名声有污,无颜活在世上的不少。

    所以当看到新一期小报上头版上的一个豆腐块内容,不少人都惊掉了下巴。

    当然更多人是暴怒。

    “无耻,什么叫霸占土地不还?这本就是我们的地,是被人强抢而去!”

    “我要告到太庙去,这里是朝廷划给我们做会馆,如今被无耻商户不知用什么手段弄去,竟然还有脸反诬告我们?圣人,这还有天理可言?”

    “这些恶霸一上来就要拆房子,推倒我们的同伴,我们守护自己的会馆有何错?哪里来的脸说自己才是受害人,我要联系亲朋好友弹劾这群人!”

    事情越闹越大,本来看好戏的一些人一下子坐不住了。

    第239章

    北京城的会馆远没有后世多, 但是大致格局已经有了雏形。

    会馆是集中建设,这些地搭建了不少破房子,看着居民不少, 实际上这些地许多都是无主的。

    无主名义上归朝廷。

    至于这里的住户就不得不往前推,推到清军入京那会儿。

    众所周知,内城最开始住着许多汉民, 后来清军入京,民族之间摩擦日益壮大,先帝便下令强征了汉民的房子将人赶到外城去。

    住了一两百年的祖宅就被人抢走, 肯定没几个愿意的, 可胳膊抵不过大腿,旗人民人眼看演变成血海深仇了, 为了治安也得将汉民迁走。

    可外城本就住着人, 有些人一时间没着落, 就聚众在空旷之地盖了房子, 这事当年朝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总不能赶尽杀绝将人赶出内城,连外城都不准居住。

    有些后来补了地契, 有些破家失财一蹶不起, 也有因失去祖屋一病不起, 为治病耗尽家财。

    总而言之, 外城有不少地方都是这种情况, 朝廷默认了这些人继续居住,若是有想要买下这片土地的可以先将土地上的住户安排妥当。

    朝廷出售的这批土地就是各省高官集资准备拿下置办会馆的,有些想要名,准备告老还乡之前买下一块土地建会馆,这般回乡也能衣锦还乡。

    畅想一下, 全省进京赶考的学子住进该省会馆,看到墙壁上的提名知晓会馆是谁资助建造,往后某一位学子突然发达,路过他家乡是否会拜访一下,哪怕本人已经不在人世,自己的后人也能享受这番尊容。

    这就叫政治投资,只要会馆在,哪怕朝廷不在了,本人名字也能流传下去。

    朝中多少汉官有这念想,随着满蒙致力将这些地皮出让给泰山商行,他们未来的期望都破灭了。

    理由很简单,小民可欺,房子在小民手里,他们拿走是轻而易举,到了泰山商行,再看看如今的菜市口,光是看那平整的水泥地面就知道这地被拿走,一年时间足够出现翻天覆地变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