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260-27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260-270(第12/14页)

动看着声势浩大,实际上很快就平息,因为你出门吃饭说文言文,老板只会拿看神经的眼神盯着你。

    所谓运动最后是无声无息消失,可这次不一样,关系到每一个读书人,朝廷支持西洋学,这就是在给天下读书人一个信号,往后这天变了,儒学地位变没变不知道,朝廷定然是要重用会西洋学的学子。

    这意味着苦读多年的学子临到头发现自己白读了,前面的赛道变了。

    年轻的还能换个赛道追赶,年纪大只感觉天都塌了,还有那白头翁童生听闻后眼睛一翻闭过气了。

    也因为这件事,整个江南都乱糟糟,有些人很不解。

    “早年皇上不是被上面的人给劝了回去,怎么这回来说都不说一声,先斩后奏了呢?”

    皇帝年少那会儿身边就有汤若望、南怀仁这样的西洋传教士,这些传教士传播的西洋知识完全打破了儒家的神话。

    儒家学说讲的是天人相应、天授神权,皇帝是天道之子,天地之间的天灾都与皇帝的德行息息相关。

    西洋学讲的是天地运转有一定规律,太阳东升西落,月有阴晴圆缺,这都是自然规律不受世人影响。

    传教士又说人生来就有罪,来到人间是赎罪……

    好吧,这一条直接扔了,你跟皇帝说他身来自带原罪,他看你是想找死。

    反正自由受西洋学那一套影响,皇帝还真不吃儒家那一套,年少时还跃跃欲试想要更改应试的试题。

    这个因为阻力太大,他亲政不久又加上三藩虎视眈眈等原因放弃了。

    按照正常逻辑来说,人都是喜欢享受不喜欢折腾的动物。

    皇帝会继续沿用儒家那一套牧民之法来用,而不是自己瞎折腾。

    因为这套法子用了两千年太好用了,百姓也习惯了这种驯养。

    西洋学说虽然更加针对宇宙本质,世间真理,可到底是一门新学说,真冒险用了,不一定比现在好。

    各种不确定,外围制约,社会运转惯性,都会排斥改革。

    可偏偏这个时代出现了一个意外,让皇帝知道了未来的历史发展。

    儒家那套很好,却有时间限制,顶多两百多年,下一个王朝会吸取前者的教训再次升级学说。

    可问题是皇帝并不想大清变成儒家学说升级的工具,他纵容宝音壮大,又处处限制这种膨胀,要求在自己掌握之中,何尝不是想给大清找另一条出路?

    明面上看格物学院,不,现在的皇家理工科技大学是靠着实力争取来的功劳,从而登上了帝国舞台。

    实际上谁能说没有皇帝私下里的推动?

    江南不少学者看不透这一点,就算是当世大儒也只能看出这片土地在发生剧烈的变化。

    这种变化前所未有,因为没有前面的经验,他们也看不清这种变化会将这个帝国带往哪个方向。

    伴随着皇家理工科技大学的招生广告带来的闹腾,不少名士大儒都将学生召回。

    “朝廷变动太大,尚且不知在搞什么动作,这段时间你等留在学院读书,莫要随意外出游学。”

    对鞑靼朝廷满怀敌意的名士这样交代弟子。

    也有嗅到剧烈变革的人想要亲自去京城走一遭,江南距离京城太远,传递过来的信息都不明确,需要他前往京城才能获取更多消息,拨开迷雾看到真相。

    这人正是当世大儒黄宗羲,他徒子徒孙众多,在江南地位非比寻常,经历乱世改朝换代他看破了一切,认为应当限制君主权力,主张天下之法替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本来对于鞑靼朝廷他并不感冒,但近几年他明显察觉到京城那边的变化。

    最醒目的就是律法,似乎又朝着他所期盼的方向在变。

    到如今他更加确信,京城那边有人在搅动风雨,他不认为是皇帝。

    眼下的鞑靼皇帝虽然看着聪明,年幼时也离经叛道,可摆脱不了儒家制定的那套权力游戏,只要他想成为明君,就必须接受儒家的那一套学说。

    当初董仲舒将这一套学说售于汉武帝,哪怕汉武帝没有采用,之后的帝王还是走上了这一条道路。

    因为是非功过都掌握在儒家的笔杆子下。

    天下何人不是儒?

    可现在不一样了,京城明显有人不吃儒家这一套,将西夷的技引了过来,试图打破儒家的这套防守。

    儒家在思想上是顶级,没有一丝弱点,过往能打败儒家的只有儒家。

    现在不一样了,京城那人明显更善于用势,用势来击破儒家的防守。

    什么是势?以利诱人是势,以德服人也是势。

    太多发明涌现,过往神仙才能办到的事,这个人用西夷知识大大方方告诉世人,普通人学了也能做到神仙能办到的事。

    从第一盏电灯亮起,从火车不需要畜力可以跑动在轨道上,就注定了这种势不可阻挡。

    儒家不行,儒家能指着火车说这是邪魔外道,指着夜晚亮起的电灯说这是偷天换日会引来神罚吗?

    儒家不能,儒家不信鬼神,只尊重鬼神,若是用鬼神之说来阻止,就等于推翻了自家学说。

    西夷之说崛起势在必行,他想要进京亲眼看看,若是有机会他还想跟幕后之人聊聊。

    到了他这个年龄一切都能看淡,他想要追求的是道,一条学说的出路。

    他希望的是一位能与他畅谈,分享彼此学说,让他悟道的人。

    “老师,您要去京城?万万不可,京城远在千里,一路劳累奔波,若是出了差错,弟子等人万死不辞!”

    一听自家老师想要去京城,黄宗羲的弟子被吓得拽掉了一根自己的胡须,连忙劝说。

    现今公认的三大儒只剩二,年七十六的黄宗羲是年纪最大的。

    七十六岁的老人别看身子骨还健壮,一场大病,一次受伤就能让他元气大伤。

    就连他自己都是知天命,感觉身体大不如从前,他如何敢让年迈的老师远赴千里之外的京城?

    黄宗羲不在意道:“不是说江宁通了往京城的火车吗?从绍兴坐船去江宁,再改乘火车去京城,也不用多长时间,怕什么?”

    第270章

    今年的一件大事是南巡。

    春日里皇帝就跟宝音商量过了, “今年你跟着一块儿去,去时走慢些,在南边多留些时间, 顺便主持火车开通仪式,等回程坐火车回来,来回都不算太劳累。”

    上一回南巡都是来去匆匆, 主要是巡视黄河工程和江南,因顾及地方抵抗心思,许多地方都没有下。

    这回不一样了, 江南哪些民心以稳已经有数了, 多了火车也不用像之前那样劳途奔波。

    至于为何不等火车站竣工后再过去,当然是因为南巡是要去各地走一走, 深入地方, 只是跑去看看风景, 逛逛名胜古迹又有何用?

    那不成了劳民伤财吗?

    宝音的回答是点头, 她也想要去江南。

    以前是嫌弃赶路, 现在是想去江南看看,再对症下药, 纸上谈兵有何用?

    之前能抢一部分土地过来那是打人家一个措手不及, 总不能同样的当还能上第二次不成?

    开春正月未过完, 圣驾就已经启程。

    这次南巡皇帝将太子和大阿哥都带上了, 从北京出发进入山东境内。

    临行前已经下发圣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