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青春校园 > 昆池劫

23-3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昆池劫》23-30(第11/12页)

讲理的人物,经过禁军哗变那件事后,大部分人对她的印象都是杀伐果决、手腕铁血,但在处置北境流民的问题上,她的思路显然要比其他朝臣更加灵活机变,绝非只求蛮力镇压、贪图一时之功。

    事情一旦开了个头,后头的许多事也就顺势而行,公主出现在嘉运殿成了寻常景色。起初是处理北境的奏报,渐渐地其他政事也要过问她的意见,再加上她总能委婉而周全地处置各种棘手难题,甚至连某些朝臣都隐隐对她产生了依赖之心。

    整个夏季,兆京只下了零星两三场小雨,各县均报了旱情,六月时皇帝曾遣太子往南郊求雨,没什么效果,七月中旬,皇帝决定亲自出京求雨,闻禅等随行而往,路上见禁军随从护卫,京兆府疏散清场,比从前严整有序许多,显然是从大婚一事里吃足了教训。

    京兆尹何攸的位置恰好离闻禅不远,便顺路过来拜见,闻禅忙止住他,温声道:“何公为天子出行尽心操持,已是极辛苦了,不必多礼。”

    何攸叹道:“圣人祈雨,为生民大计,下官不过做些分内之事,如何敢称劳苦?倘能为百姓求来一场甘霖,便是再办上几回,下官也心甘情愿。”

    闻禅点头道:“行风布雨固然只能靠上天成全,不过我还是信事在人为,若有能帮得上忙的地方,何公尽管开口,不管出钱出人,我愿尽些绵薄之力。”

    何攸朝她拱手为礼,微微躬身:“公主高义,下官先替治下百姓谢过殿下了。”

    闻禅含笑摆摆手,道声“何足挂齿”,放下了竹帘,两人话题到此为止,就是一场再客套不过的官面寒暄。

    次日晚间,何攸微服登门拜访,闻禅在东厅接待他,出来时身后还跟着个小尾巴。

    何攸还是头一回见到这个场面,有点犹疑,闻禅也不多解释,任由驸马坐在她下首装花瓶,淡淡地道:“见笑了。”

    何攸:“……哪里哪里,公主与驸马恩爱情深,真是羡煞旁人哪。”

    这句马屁拍到了点子上,裴如凇弯起眼睛,朝他矜持地一笑。

    这个家里唯一的正经人咳了一声,问道:“何公夤夜来访,所为何事?”

    何攸敛容正色,沉声道:“昨日听了殿下一席话,下官深为感触。实不瞒殿下,兆京近年来旱涝不断,一直靠官仓余粮勉强维持,然而去年秋粮入京时遇上台风洪水,运输途中折损了近三分,而今年开春以来粮价飞涨,米斗五十钱,官仓已罄,眼看今夏又是大旱,再这样下去,兆京恐怕要闹粮荒了。”

    闻禅点了点头,却没有立刻接话。何攸见她不答,只好咬咬牙继续道:“下官诚知催缴钱粮是本府及治下各县首要之职,只是兆京不比其他州郡,乃是天子脚下、王侯遍地,说句实话,哪一个都得罪不起。长公主府的几个家奴尚且能凌驾于国法之上,仅凭区区在下,实在力有不逮。”

    “我明白何公的意思,”闻禅问道,“筹措粮食是朝廷大计,能插手的地方有限,仅从治下来看,何公想先从哪里入手,河渠吗?”

    何攸眼前一亮:“正是!”

    “何公打算怎么做?”

    何攸略一思索,答道:“一是恢复河渠灌溉之利,让百姓有水种田,二是疏通旧道、开凿新渠,勾连河道,以便水路转运,如果能使江南钱粮先输入东原,再由水路持续稳定地运往兆京,京城便不再有粮荒之患了。”

    “是这个道理。”闻禅道,“先不说有没有第三,现在是卡在第一步上了,对吧?”

    她这话一问出来,何攸就知道自己今天来对了。

    持明公主能清楚地意识症结在何处,再次证明了她和城阳长公主那样的权贵并不是一路人。何攸想做个好官,但好官往往命不够硬,因此他必须得给自己找个足够牢固的靠山。

    自从大婚刺杀次日公主命人送药材银两给京兆府,何攸便一直冷眼旁观着这位殿下的行事。城阳长公主的事他主动帮了忙,却受到了意料之外的打击,当时还以为持明公主估计要消沉一段时间,没想到用不了多久人家直接跻身嘉运殿,把长公主之流远远甩在了身后。

    何攸不是个死脑筋的人,他愿意为了成事而去结交权贵,也就不在乎这位权贵是位公主而非皇子,更何况别的皇子也未必肯管他这摊闲事。

    何攸起身,一揖到地:“请殿下教我!”

    闻禅给裴如凇飞了个眼风,裴如凇过去扶住他,闻禅叹道:“何公心怀苍生,高风亮节,我又如何敢受您这一拜?”

    “我给何公出个主意,杨廷英杨御史不是新调任了西河县令吗?恰巧父皇赐给我的田庄就在西河县治下,您让他写个奏折,就参奏本府的田庄在河边私建水磨,侵夺了百姓水源,请陛下允准毁除河道支流的私家水磨,还水于民。”

    何攸:“啊?”

    第30章 山人

    何攸的讶异神情实在过于生动, 闻禅耐心给他解释:“京畿的河流水渠旁到处都是私家水磨,当地百姓苦其久矣,但仅靠一个县令肯定没法拆除, 就算拆了下游还有上游, 治标不治本, 所以要动手必须得从上到下、一次拆尽, 这么大的工程,只能靠朝廷发旨才能推行。”

    “今年迟迟不下雨,陛下和几位宰相心中都着急, 何公把这事报上去,陛下必定是支持的, 但是具体从何处下手,我们得给他先开个口子出来。”

    何攸明白了她的意思:“所以殿下是想树个靶子自己来打, 有您作为表率,开风气之先,引得其他王公效仿, 此事就可以顺畅地推行下去了。”

    闻禅失笑道:“不敢, 我这姑且算作改过自新吧。何公若还有余力, 也可以联络治下其他县县令一道上书, 这事不怕闹大,就怕朝廷意识不到问题严峻。”

    何攸点头思索,闻禅又道:“治河开渠一事非我所长, 想不出什么有用的法子来, 不过我倒是可以给何公推荐一个人, 若能合你的眼缘, 或可设法将他调入京中做帮手。”

    何攸道:“愿闻其详。”

    “此人眼下在天晋山里结庐隐居,自号明心山人, 原名管休,曾在武州惠安县做过县令,颇有治理之材,只是为上司所嫉,不容于时,便辞官归隐了。”

    何攸一时没接上话。他倒不是怀疑公主任人唯亲,殿下看人的眼光应该还不错,只是这个管休听起来似乎没什么突出的长处,而且还很任性,像是那种一遇到挫折就撂挑子不干的“清高之士”,这种人即便有才干也不适合当官,毕竟没有哪个上官受得了下属一言不合就挂冠离去。

    闻禅似乎看穿了他的顾虑,笑问道:“如今天气炎热,百姓出门都戴草帽斗笠,何公可知道这些草帽产自何处?”

    何攸还真被她问住了:“不都是百姓自家编的吗?”

    闻禅的笑意变得高深起来:“管休任惠安县令时,因当地多山地丘陵,耕田稀少,他便令百姓种毛竹、果树、草药,教当地人用秸秆、竹篾编织草帽草鞋,凿山修路,引水通渠,使惠安县连通了武州府和盈江水系,县中物产经水路远销天下,一跃成为富庶之乡。”

    “他是个善于因地制宜的人,这样的人才,若放他隐居山中未免可惜,但要用他,得找个值得托付的好上司,所以我才说何公要先看他合不合你的眼缘。”

    道理是没错,就是话听着怪怪的,明明是举荐贤才,为什么经公主一说就像是在嫁女儿一样?

    “多谢殿下提点,”何攸郑重地道,“下官回去便派人寻访这位明心先生,必定竭诚相待,请他出山一展抱负。”

    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