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青春校园 > 昆池劫

23-3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昆池劫》23-30(第9/12页)

绕着书案转了一圈,若无其事地回去坐下,清了清嗓子:“我听说你辞官不受被陛下申饬,你老实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皇宫,春熙殿中。

    皇帝一见闻禅,面色先缓和了三分,然而又想起自己在生裴如凇的气,等她行完礼,语气淡淡地问:“阿檀是来替你驸马求情的?”

    “不是啊。”闻禅理所当然地答,“我进宫探望父皇而已,还需要找个借口吗?驸马被父皇责备,本来就是他的不对,也用不着替他求情。没关系,不用管,就让他一直哭下去吧,天气干旱,正好省得浇花了。”

    皇帝:“……”

    他再三克制,努力不去想朝廷第一美男子裴如凇在家里哭得昏天黑地是什么场面,然而终究还是没能忍住,“扑哧”笑出了声。

    闻禅想起什么,补充道:“我出门时他去找裴仆射了,估计这会儿父子俩正抱头痛哭呢。”

    “快住口!”皇帝笑斥道,“太促狭了,岂能如此编排朝廷重臣!”

    “裴仆射是他父亲,遇事不决找亲爹是人之常情,可不是儿臣编排他们。”闻禅微微笑道,“再说父子之间,哪有什么不能说开的难题,只是外人无从知晓罢了。”

    皇帝闻言一怔,笑意收敛,目光却彻底柔和下来。

    “你啊……”

    第28章 案卷

    距震惊天下的大婚刺杀案已过去两个多月, 三法司终于勉勉强强地交出一份结案卷宗,大意是刺客所持符牒为伪造,真实身份不明, 案发后除一人被生擒外, 其余全部死亡, 唯一活口也在审问后咬舌自尽。目前仅能查知这些人自北方边郡而来, 有可能是流民,推测或许是因对朝廷心怀怨恨,因此故意选在公主大婚时行刺, 以示报复。

    而监察御史李焕弹劾汤山都督包庇流犯一案,御史台审理后命大理寺复核, 查实越骑校尉相归海曾为青州判官苏燮的家奴,原名海良, 与马夫冯泰酒后互殴,失手将人打死。海良将冯泰尸体藏于干草垛中,自己连夜出逃。事发后冯泰家人上告至官衙, 然而苏燮不愿将家丑闹大, 私下派人向冯泰家人赔钱撤诉, 草草地了结了此案, 并未通缉逃奴。

    冯泰家人得了赔命银子后举家迁往沂川,冯泰之子冯大兴从商,随商队到汤山郡时, 恰好在城门遇见一名校尉带队检查, 他见那人十分眼熟, 认出对方便是打死了自己父亲的逃奴海良, 只畏惧他如今的威势,不敢声张。

    商队中有个与他关系相善的客商石伯劳, 见他神情悒郁,便询问他有什么心事,冯大兴将旧日之事如实相告,欲上告官府,为父报仇。石伯劳劝说此地边军势力庞大,官府也管不到官兵身上,不如向此地监察御史匿名投帖,若有人肯管自然最好,倘若无人理会,他们商队不日便要返程,也不至于引火烧身。

    监察御史李焕接帖后,着人往青州、沂州走访查问,得到证人证言,于是上表弹劾,揭发此案,又经大理寺复核无误,即送呈皇帝御览。

    两份卷宗摆在皇帝案头,事实如何先不说,光办事能力就天差地别。一边是监察御史凭蛛丝马迹查清二十年前旧案,一边是两个皇子和三法司精英官员们戮力合作,审了快三个月最后让犯人咬舌自尽。

    皇帝虽然不算是英明勤政那一挂的,但好歹也做了这么多年君王,起码能分得出用心和敷衍。他看着这两份卷宗,实在是恨其不争,又怒其无能,气得太阳穴突突直跳,沉着脸对梁绛道:“传持明进宫来。”顿了一下又道,“让老三也来一趟。”

    闻禅进宫时闻琢已先到一步,见了她有些腼腆地颔首:“阿姐好。”

    “三郎好。”闻禅含笑点头,“许久不见,出落得越发英俊高挑了。”

    皇帝看着一双聪明灵秀的儿女,心头郁气稍平,吩咐道:“都坐下说话,一家人不必拘束。”

    梁绛奉命将两案卷宗交给二人传阅。闻琢明年才出阁开府,如今还在宫中读书,只偶尔被皇帝叫来学些政事,因此一字一句看得很仔细,闻禅显然是驾轻就熟,扫了几眼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单拎出刺杀案卷宗来,对皇帝道:“这案子没头没尾的,本来就不好查,三法司也已尽力了,儿臣心里早有准备,父皇实在不必太过烦忧。”

    闻琢抬头看了她一眼,眼里压着隐约的不赞同,闻禅却借着交换案卷之时扯了下他的衣摆,示意他不要多话。

    “你也不必替他们打圆场,”皇帝冷冷地道,“怎么人家李焕就能横跨二州、把二十年前的旧案查个水落石出?堂堂三法司连个犯人都看不住,说他们是酒囊饭袋亦不为过,这种人占着堂官的位置,还指望什么平断冤狱、公正清白!”

    闻禅心说李焕能查出真相,是因为真相就摆在那里,只等着他去捡起来。上辈子她派人调查相归海时,曾挖到过这桩旧案,只是当时没有机会利用,这次正好借机把案子翻出来。那支往来汤山郡的商队是她的人手,冯大兴只是身在局中的一枚棋子,而李焕的行动也是顺着她们提前铺好的路,一步一步走到了真相面前。

    “父皇息怒,有失便有得,李御史明察善断,不正是父皇想要的人才么?”闻禅微微一笑,“事已至此,横竖刺杀案也查不下去了,何不将它利用起来呢?”

    皇帝抬眉:“你有什么主意?说来听听。”

    闻禅却先瞥了闻琢一眼,不紧不慢地笑问:“三郎能猜到吗?”

    两人对视一刹,闻琢试探地道:“边境各郡流民逃犯云集,几成法外之地,甚至连逃犯都能进入军中成为将官,可见积弊已深,应当派官员到各郡清查人口,重编户籍,让流民在当地安定下来。”

    皇帝沉吟不语,闻禅接着他的话道:“边境人口复杂,既有军士、平民,也有逃荒的难民、归化的外族、刺配流放的罪犯,朝廷的政令在这种混乱之地无异于空文。如今守边的将领尚且畏服天威,监察御史还敢秉公直言,可区区一群自发组织的刺客都能杀到天子脚下,一旦有心怀不轨者暗中谋逆,谁又能发现得了?”

    “如今边郡不但交不上赋税,军饷还要靠朝廷支应,如果能借这个机会收拢流民,肃清边郡风气,进一步重整边防屯田,就能为大齐往后百年的安定打下基础。”

    皇帝问:“谁能担当此任?”

    闻禅道:“选任之事,非儿臣所知,还请父皇与朝中诸公商议推选后再作决定。”

    闻琢却慨然起身,向前一步,端端正正地跪在皇帝面前,朗声道:“儿臣请命,愿为父皇分忧!请父皇派儿臣前去!”

    皇帝:“……”

    他看看少年英挺的闻琢,欣慰于他小小年纪就有为国效力的抱负,不愧是他的亲儿子,又思及他毕竟刚刚长成,缺少历练,不忍让他去那风霜苦寒之地,一时不知该不该应他,下意识地看向了闻禅。

    闻禅:“不瞒父皇,其实我也想去。”

    这下皇帝什么也顾不得感慨了,立刻跳脚大怒:“胡闹!你是一国公主,怎么能以身犯险?趁早给朕打消了这个念头,三郎倒也罢了,你绝对不行!”

    要想开窗就先把房子拆了,这个办法果然好用。闻禅朝偷偷递来感激目光的闻琢一笑,拖长了嗓音答道:“是——儿臣知道了——”

    皇帝:“……你最好是知道了!”

    闻禅收起了有点散漫的笑意,认真地道:“在父皇眼中,只有皇城才是最安全的地方,可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管是北境还是江南,四海之内,本来就是闻氏的天下,有何处不可去呢?”

    皇帝一时怔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