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胤礽的太子群(清穿)

50-6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胤礽的太子群(清穿)》50-60(第11/29页)

树敌,并不是聪明人的做法。

    太子妃没有针对她的理由,到底是谁请动了黄院正给十二阿哥验伤的呢?

    她派人去太医院问过,那边只说太子妃请了擅长跌打损伤的太医去给十二阿哥治腿。黄院正是谁请去的,太医院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楚。

    也不怪宜妃查不出来,石静确实只派人去太医院请了擅长跌打损伤的太医,没说验伤,只说给十二阿哥治腿。

    至于黄院正……是她送信给苏麻喇姑,让苏麻喇姑拿了太皇太后特意留给她的名牌才请动的。

    这里边还有个小故事。

    苏麻喇姑是虔诚的佛教徒,受佛教观念影响,认为身体的病痛是修为中的磨难或业障,需要通过修行和忍耐化解,而不能依靠药物。

    所以苏麻喇姑生病从不吃药,都是硬生生挺过来的。

    太皇太后也信佛礼佛,却不信所谓的苦修,病重那段时间赏了苏麻喇姑名牌,叮嘱她病重的时候用。

    不知苏麻喇姑自己用过没有,如今却用在了十二阿哥身上。

    苏麻喇姑用太皇太后的名牌不合规矩,太医院的知情人并不多,派人去打听的话,多半会得到一些语焉不详的回复。

    即便打听出了实情,那也是苏麻喇姑所为,打死宜妃也不敢去慈宁宫刨根问底。

    但明珠的次子揆叙与黄院正的小儿子是好友,经常在一起小聚,请托黄院正办事方便许多。

    而明珠又是惠妃的叔叔,大阿哥的外叔祖,关系套关系便有了指向性。

    惠妃与宜妃只是暂时的盟友,姐妹情比塑料还脆,背后捅刀子,也不是没可能。

    石静相信宜妃心细如发,大约能找出这一层关系,从而有所联想。

    宜妃自知失言,又开始对着石静胡搅蛮缠,单纯发泄不满:“皇上派人去调查的时候,太子妃也该帮忙遮掩一二,怎么能坐视不理?”

    “宜妃娘娘把我的太子妃当成什么人了,娘娘贴身的宫女还是嬷嬷?”话音未落,胤礽大步从外面走进来。

    宜妃吓了一跳,有心要避,却不知应该避到何处。

    后知后觉地发现这里是毓庆宫,太子的寝宫,她根本就不该来。

    “是、是我说错了话,还请太子见谅。”在石静面前,宜妃敢摆一摆长辈的谱儿,对上太子就只有认错的份儿了。

    胤礽走进来,看了石静一眼,见她脸上没有愠色,这才笑道:“宜妃娘娘既然问起,我来替太子妃回答。小十二那一身伤,便是最好的凭证,太子妃又不是神仙,如何替他抹去?”

    满意地看着宜妃的脸色由红变紫,又发白,胤礽道:“九阿哥、十阿哥欺负十二阿哥的事,皇上早就知道。”

    “宜妃娘娘不用这样看我,翊坤宫的银子能收买十二身边服侍的,能收买太医,却收买不了教骑射的内谙达。”

    胤礽老神在在给宜妃解惑:“他们都是御前侍卫出身。”

    见宜妃还是一脸茫然,顿时没了耐心:“宜妃娘娘不信我,还是准备留下用午膳啊?”

    宜妃的脸又白了一层,匆忙告辞离开。

    算着日子,胤礽也该回来了。

    无定河就在京城南边,离皇宫不算太远,骑马一个多时辰能回来。可自从他奉旨赈灾,一次都没回宫,硬是在外头住了半个月。

    期间有消息传回来,说堤坝被堵住了,太子带人上堤守了一天一夜,终于没再决口。

    雨过天晴,太子在前线指挥疏浚河道,安置灾民。

    大灾之后有大疫病,疟病卷土重来。幸亏太子提前做出安排,抽调太医到现场防治,并且带来了治疟病的特效药青蒿粉,这才没让疫病传到京城。

    以上都是好消息,一并传回来的还有坏消息。

    堵住堤坝决口的那天,当地官员不敢上堤,称病躲在屋中饮酒,被太子赏了一顿鞭子,半条命都没了。

    守堤当晚,有人害怕逃跑,全被逮住,就地正法。

    太子用十几颗人头祭旗,亲自顶风冒雨走上大堤,这才守住了刚刚堵住的决口。

    等到疏浚河道的时候,官员们吓破了胆倒是很卖力,奈何赈灾的银子没有及时到位,或者说到位的银子不够数。

    太子带人去户部要钱,得知赈灾钱款早已如数下拨,却在发下去的时候被一层一层盘剥。

    现任户部尚书不是别人,正是詹事府詹士陈廷敬。陈廷敬听太子说了赈灾钱款到手的数目,感觉很惊讶。他告诉太子,此次赈灾也就是太子挂帅,不然不可能拿到八成左右。

    往年赈灾,钱款能到位五成,都算是给钦差大臣面子了。

    太子大怒,要求户部派人一层一层追查,交了银子的批评教育,再有下次数罪并罚,拒不还款的,记下名字等待秋后算账。

    所以赈济灾民的时候,钱款比较充足,再加上提前防疫,水灾的损失被降到最低。

    于是太子的贤名在无定河一带传开,还被百姓写成了童谣传唱,而京城的官场也因为这次赈灾跟着动荡了好几日,人心惶惶。

    此次无定河决口在宛平县,宛平县令因救灾不力,被太子赏了三十鞭子,抽成了血葫芦,之后被革职回家吃自己了。

    宛平县衙的捕快在守堤当晚擅离职守,被押到河堤上砍头示众。

    宛平县归顺天府管辖,县衙被一锅端了,顺天府尹也跟着吃了挂落  ,年底考评注定与甲等无缘,此外还被罚了半年俸禄。

    宛平县和顺天府是因为救灾不力被罚,户部和工部则是因为扣押赈灾款被罚,而且罚得更重。

    涉事官员一律削成白板,严重的流放,甚至砍头。

    不知是巧合,还是人为,这些涉事官员有一多半是明党中人。

    “明珠贪财,官场上无人不知。”胤礽跟石静说起明珠时磨了磨牙,“明党内部也有竞争,那些着急升迁的,少不得要给明珠送礼。明珠胃口很大,等闲的礼品根本看不上眼。”

    所以明党的人都跟明珠一样贪财,他们从任上敛财,然后给明珠送礼。

    地方大员敛财的方式很多,行事也方便,相比之下京官的约束更严,敛财的难度更大,不想外放的话,升迁的难度也更高。

    赈灾款在他们眼中便是一块肥肉了。

    官位高的比官位低的更加爱惜羽毛,听说此次赈灾由太子牵头,立刻收起贪念,兢兢业业做事。

    小官反而胆儿肥,再加上胤礽从前糟糕的风评,很多人还等着跟他一起发财呢,没想到被一锅端了。

    “你故意的吧?”半个月没见,人瘦了也黑了,眼睛却比从前更亮了,石静看着喜欢,忍不住打趣。

    胤礽夹了挑好刺的鱼肉给她,笑道:“故意又怎样?赈灾的银子都贪,他们不做人,也就别怪我心狠手辣。”

    石静睨他一眼:“我怎么听说,是有人放出话去,要借着赈灾好好捞上一笔,最后却变卦了呢?”

    胤礽哼笑:“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原来钓鱼执法的出处在这里。石静还想问点细节,却被人用鱼肉堵了嘴:“这些鱼是无定河那边的百姓送的,肥得很,带回来还活蹦乱跳呢,你快尝尝鲜不鲜。”

    石静爱吃鱼,尝了一口点头说好吃,胤礽看着她笑。

    用过午膳,胤礽歪在临窗的大炕上喝茶。石静也想跟他分享一下自己这边的战况,结果只说了几句话,抬眼一看,人靠在迎枕上睡着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