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现代言情 > 九十年代我要搞钱

110-12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九十年代我要搞钱》110-120(第10/13页)

享受生活。我希望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馈这份眷顾。”

    陈昭月似乎有所触动。

    她轻声问:“这就是你想要做慈善的原因吗?”

    叶嘉宜摇头:“这不是做慈善,只是一点小小的帮助而已。他们的生活会变好的。”

    叶嘉宜这番话虽然发自肺腑,但大部分是为了给陈昭月灌鸡汤。

    说完之后她就安然入睡,全然不知陈昭月瞪着眼睛,想了很久很久。

    而隔壁,和森听说叶嘉宜等人要每年订购茶叶,还给他们建小学,激动不已。

    “房子我们这里有。村口有个五保户去世,房子空出来了,那房子修一修就能用。就是吧,我们寨子没有老师。”

    第118章 如何建希望小学,关铎有经验,叶嘉宜取了经后,心里就有了成算……

    如何建希望小学,关铎有经验,叶嘉宜取了经后,心里就有了成算。

    在来老班章村的路上,她就将方案跟王海说了。

    在村里建房子,就地取材,又有村民出人工,花不了多少钱。最重要的就是老师问题。

    因为这些需要建希望小学的村子,位置都太偏僻,当地年轻人读了点书都想往外跑,宁愿去外面打工,也不愿意留在村里。

    外地人就更不愿意来了,来了也留不住。

    关铎的做法就是资助当地孩子读书,条件是读完书后回到当地教三年书。

    因为本就是当地人,适应当地生活,又有亲朋在身边,比较呆得住。

    另外读书有资助,这对有想要读书,家庭却又无力供养的孩子来说是有极大诱惑力的。

    而且,回到当地教三年书,工资待遇也比照着乡小学教师的待遇来。

    这就很可以了,至少比不读书,留在村里种地强。

    因此绝大多数读不起书的孩子都愿签这个合同。

    不过关铎资助的区域主要是当年他父母插队的地方,即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离这里相距甚远。

    所以当叶嘉宜说出这个资助办法时,王海的欣喜可想而知。

    这是一举几得的办法。

    他们扶贫办除了提高经济水平外,觉得最难解决的就是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

    偏远山区没有小学,孩子要读书,每天要走几十里山路;建了小学找不到老师;当地孩子读到初高中,因为家庭无力供养,只能辍学。

    因为没文化,扶贫办就是想传授些先进的种植经验,让当地种植适合的经济作物,也往往因为当地人掌握不好而夭折。

    这就造成了恶性循环。

    现在有像叶嘉宜、关铎这样的人出钱资助,送孩子上学,再让高学历的孩子留在当地当老师。

    如此良性循环,只要三代,就能让当地人的文化水平提高一大截。

    王海把这方案一说,和森眼眶一红,差点掉下泪来。

    他儿子,就是考上了县高中,家里却无钱供他上学的孩子。

    当时儿子没说什么,默默把录取通知书收好,反过来安慰家人,说他已经上到初中,是村里难得的高学历的人了,他没有遗憾了。

    可晚上,他听到儿子小声抽泣的声音。

    这让他难受得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现在,儿子能上学了?

    唯一的条件是,等他上完高中,或读完大学后,回村里当老师,每个月有二三百块钱的工资?

    这是限制条件吗?这是财神送钱给他们吧?他们一家人一年的收入,也就三四百元。

    他有点不敢相信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那她有什么要求?”他谨慎地问道。

    “她想买你们村里的茶叶。每年,你们卖给茶厂后剩下的茶叶,她都收购。”

    王海说到这里,顿了一下,脸上的表情变得有些古怪:“她说,今年的新茶,五元一公斤收购;以后茶厂的收购价涨了,她也会涨,就跟着茶厂或者外面的收购价来。唯一的要求就是,她有优先购买权。”

    后面的话和森一时没听懂,他满脑子充斥着“五元一公斤”这句话。

    “五元一公斤?她全要?你没听错?”他拿着烟斗,瞪大着眼睛问道,手指有些颤抖。

    要是他们村的茶叶都卖出去,五元一公斤,无需别人资助,他自己都有能力供儿子上高中!

    “没听错,就是五元一公斤,你们有多少她要多少。”

    和森激动起来。

    他“腾”地站起来,手忙脚乱地穿上鞋子:“那还等什么?我这就去通知大家把茶叶准备好。王科长你放心,我一定让大家把最好的茶叶拿出来,不拿差的糊弄人家。”

    王海做扶贫工作多年,很理解和森此刻的心情。

    他这是怕叶嘉宜变卦,恨不得当场交易,把茶叶变成现钱。

    但现在虽只有八九点钟,村里不通电,大家嫌点灯费油,早早就睡下了。

    “别急,你听我把话说完。”他一把揪住和森的衣服。

    “说什么?”和森问。

    王海把后半句话又重复了一遍。

    和森把眼睛瞪得跟牛眼一样:“你是说,每年她都收?全部都要?而且如果茶厂的茶涨价,她也跟着涨?”

    “对。”王海点头,“唯一的要求就是她有优先购买权。就是说,在别人和她出一样的价钱的情况下,你必须先卖给她。”

    “那当然卖给她啊。就是没有这一条,我也得买给她。她做这么大个善事,愿意出钱送我们的娃娃上学,愿意出钱给我们建学校,我们要是再甩开她,把茶卖给别人,那还是人吗?”

    “就算便宜点,我们也卖给她。”他道。

    “这一点是要写进合同里的。如果你们有茶,她不收,那她违约,你们是可以告她的。”王海尽心尽力做普法工作。

    和森吓了一跳,连连摆手:“不告不告。人家不收,肯定是手上没钱,或是茶卖不出去了。咱怎么能逼着别人买呢?咱是那没良心的人吗?”

    偏远山区的人,虽然也有一些败类,但绝大多数是像和森这样朴实的。

    你对他一有分好,他就恨不得把心剖给你看。

    但这样的人,在接触过外面的世界,获得更大的利益后,很有可能就变了。

    如果感动于他们的这份朴实,不签下合同,没准到头来吃亏的就是怀着一份善心而来的叶嘉宜了。

    王海对人性了解至深,没搭理他这话,继续道:“但如果在同等条件下你们把茶卖给别人,她同样也是可以告你们。一旦告上法庭,你们不光要吃官司,还要罚钱。”

    “所以要不要签这份合同,你好好考虑清楚,最好跟村里人商量一下。”

    说完他拍拍和森的肩膀:“行了,先睡吧,明天让大家把茶叶拿来。不过先说好,叶小姐心善,也别把她当冤大头。我作主,最好头采春茶五元一公斤收;次一级的雨前春茶四元一公斤。以此类推,夏茶两元一公斤。”

    “她心善,拿钱资助孩子上学,拿钱建希望小学,是一回事;茶叶交易是买卖,买卖要公平,这是另一回事。买卖双方都要讲良心,公平公正,这买卖才能做得长远。”

    他严肃起来,盯着和森道:“你要知道,签了这份合同,你们村的茶就不愁卖不出去。她又不压你们的价,茶厂多少收,她就多少收,你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所以,别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