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现代言情 > 九十年代我要搞钱

110-12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九十年代我要搞钱》110-120(第6/13页)

    他对谁都喊老板。

    这会儿做公务员什么的都不光荣,做生意最光荣,表明你能赚大钱。所以“老板”是最高的赞誉之辞。

    “这种多少钱一饼?”叶嘉宜指着刚才喝的印了勐海茶厂的茶饼问道。

    “二十。”

    一听这价钱,叶嘉宜简直疯狂心动。

    这可是1993年的勐海老班章饼茶,她记得后世卖到了二万八千块钱,一饼,357克。

    二十块涨到了二万八,涨了多少倍?原谅她数学不好,算不出来。

    反正是狂赚就对了。

    尽管如此,价肯定是要讲的:“十二块一饼,你有多少我都要。”

    许老板摇头,开始给叶嘉宜讲情怀,明显知道谈感情伤钱的道理。

    “叶老板你是不知道咱们这里的茶农有多苦,都吃不饱饭!我们这里的土壤种不出水稻,就靠这点茶叶养活自己。你们都是大老板,都是高学历人才吧?我们这里的孩子不要说读书了,连饭都没得吃。那点钱,对你们来说不过是一顿饭花费,对我们这里的孩子来说,就可能是读书的希望。”

    他叹了口气:“不过呢,叶老板你大老远来,我也不能一点价都不讲。这样吧,每饼十九元,再不能少了。”

    叶嘉宜很庆幸陈昭月没有跟来。

    要不然,那姑娘一听许老板这话,肯定得拆台,觉得她叶嘉宜那么有钱,就不要斤斤计较了,应该价都不讲直接买了才是,毕竟茶农那么可怜。

    “许老板这话说的。茶农是苦,可这不包括许老板你。这茶原料收上来不过三五块钱吧?还是一公斤的价。原料便宜,就算这茶是你从茶厂拿的也贵不到哪里去。十二块钱,我已经把你的利润算在里面了。至于茶农,明天我们就会进村去。到时候收茶农手上的茶,我绝对不讲价。”

    第115章 关铎还担心叶嘉宜发善心被人忽悠,听到她这话就放下心来。  他搭……

    关铎还担心叶嘉宜发善心被人忽悠,听到她这话就放下心来。

    他搭腔道:“嘉宜,你没必要在这儿买。明天去村里买,你给五块钱一公斤,村里人都要给你磕头。”

    王海早在从机场来的路上就给他们讲过了。

    老班章村交通极为不便,村民卖茶就得背着走几十里山路。

    但老班章入口苦味重,茶芽过于硕大,色彩也不理想。按照普洱茶评级标准,它很难评得上级。

    评不了级的茶,勐海茶厂不收;收的话价格也很低。

    茶农背着几十公斤的茶走七八小时山路。背出来卖不掉,拿回去没用,一路又辛苦,茶农干脆直接倒在路边,不想再背回去。

    许老板那种散装的老班章,不知道是直接在路边捡的,还是低价收的。但绝对很便宜就对了。

    叶嘉宜上门去收,不用村民误一天工,不用他们从山里辛苦背出来,还给五元一公斤,村民可不得感激她么?

    “你们要去老班章村?可别骗我。”许老明显不信这话,“那里的路可不好走,你要茶直接在外面买就好了。喏,你要今年的老班章散茶我这里就有,五块钱一公斤,卖给你。”

    “饼茶你有多少?散茶有多少?”叶嘉宜问道。

    一听这话似有意购买,许老板心里高兴:“饼茶你要多少我都有,散茶有五十六十公斤。”

    老班章不值钱,买的人也少,他都不敢收。这五十六公斤,有一大半是看老茶农可怜,他五毛一公斤收的;小半看茶农年轻力壮,他不收,对方干脆送他的;还有一些是在路边捡的。

    “算了,嘉宜,我看这老板不老实。他说饼茶要多少有多少,怕是要去茶厂买了再卖给你,从中赚取差价。你不如直接去茶厂买,免得被人赚了中间价。”赵兴邦道。

    许老板神色一僵,显然被赵兴邦说中了。

    “你不要这样讲,我不是那种人。行吧行吧,我也不多赚你的,饼茶十五块钱一饼,有二十七饼;散茶五块钱一公斤,五十六公斤。”

    十五元一饼,就算许老板赚了差价,叶嘉宜也愿意要。压价可以,不用太狠。

    至于散茶,明天进村,叶嘉宜也打算五元一公斤收购,许老板这里好歹不用从山里背出来,她便也以这个价收。

    “你叫人帮我送到招待所,”叶嘉宜道,“许老板你有没有POS机?有的话直接刷卡。没有我就得去银行取钱。”

    “我们小生意,没那东西。还得劳烦老板你去取一下钱。”

    见叶嘉宜真要把这些茶都买下,许老板高兴得合不拢嘴,赶紧安排人到仓库去搬茶叶。

    叶嘉宜几人起身,正要去银行取钱,就见李俊跟陈达鸣走了过来,后面还跟着满脸不高兴的陈昭月。

    “关总,你们果然在这里。”李俊隔老远就笑着打招呼,又看了许老板一眼,“你们在这里买茶?”

    “没事出来逛逛,看到茶叶就买点。”

    中午吃过饭,关铎等人说要休息一下,下午自由活动,让王海三人回去歇着,不用陪着,三人就回去了。

    没想到这会儿李俊又来了。

    “李俊你来得正好。”叶嘉宜道,“我正要打电话找你们呢。”

    “叶小姐,什么事?”

    “我要去茶厂买饼茶,你能不能带我们去一下?”

    李俊连声道:“没问题没问题。”

    勐海县的经济很大一部分要靠茶叶。叶嘉宜无论是买茶农的茶,还是买茶厂的茶,都是搞活当地经济。

    土生土长的李俊自然希望这行为多多益善。

    “那你们稍等,我去开车。”

    李俊去拿车,一行人安步当车,陪着叶嘉宜去银行取钱。

    好在这会儿的勐海县城不大,就一条街,走几分钟就到了银行。

    路上,赵兴邦不解地问:“你不是买了这么多茶了吗?明天还要去村里买。这还不够,你要去茶厂?”

    “茶厂的是处理过的饼茶,上面有茶厂的商标和生产日期,更为市场认可;茶农手上的是散茶,没有生产日期和认证,想要再卖出去,难度比较大。”叶嘉宜解释。

    “我收了茶农的茶,也不会就这么运回去。我想委托勐海茶厂帮我加工成饼茶,标上他们的商标,打上生产日期。这既便于运输,也更方便出手。”

    关铎转头看向叶嘉宜的眼眸里就闪着亮光。

    赵兴邦朝叶嘉宜竖起了大拇指:“果然你年轻轻轻当老板,我却只能给你打工,不是没有原因的。就你这头脑,一般人都比不上。”

    如果老茶客,或是做生意几十年的人能想到这个,那没什么。

    可叶嘉宜跟他一样,第一次来勐海,第一次买茶叶,就能想到这些,只能说叶嘉宜头脑灵活。

    陈达鸣兄妹俩走在最后面。

    听到这话,他看向妹妹,果然就看到陈昭月不屑地撇了撇嘴。

    陈达鸣叹了口气,快走两步,跟章敏并排走在一起,问她道:“章阿姨,嘉宜今年多大了?”

    章敏心里诧异,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问,但还是回答道:“二十一。”

    大家都知道叶嘉宜下学期大二,也差不多是这个年纪。

    但听到这数字,几人还是很感慨。

    尤其是赵兴邦:“嘉宜去年来S市,我是亲眼看着她一点一点把事业做大的。最开始就一家奶茶店,现在发展成S市十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