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百合耽美 > 汴京梦华

160-17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汴京梦华》160-170(第13/15页)

 杨晞神色充满怨恨,却保留着最后的礼节对赵建参拜。

    赵建盯着杨晞,目不转睛地流连在这张脸和这抹身影上,多么熟悉,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候,章嫣就站在他面前。

    “嫣儿。”

    他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杨晞却很快给他当头棒喝。

    “我不是嫣儿,我娘十多年前就被人害死了!”

    赵建回过神来,一拍额角,凄然地笑了笑,“原来是朕认错人了。你不是嫣儿,更不是……朕和嫣儿的女儿。”一边说着,一边缓缓地起身,于龙椅前老态龙钟地踱步,“朕与你父亲打小认识,本以为竹马情深,却在年轻时爱上同一个女人,从此心里产生了芥蒂。你娘不喜风流多情,你父亲恰好看起来沉稳专情,于是朕败给了你父亲。朕忍痛割爱,以为事情就如此罢了,可向从天……他真够卑鄙、够狠辣,抢走了朕的嫣儿,连这皇位也一直在垂涎着!”

    赵建当了二十多年皇帝,自诩用帝衡术把臣子玩弄于鼓掌,直到今天才发现自己糊涂极了。他以为向从天出身外戚不会有反心,以为给他权力他就效忠于他效忠大周,以为他有心促成顺国议和,不曾想议和竟是他的幌子,打着幌子在筹谋把他们赵家人都卖了!

    杨晞平静道:“是你把自己高看罢了。我娘,她从来不属于任何人。而皇位,从古至今也未曾永恒,都何来的抢走?”

    她悲痛的眼神环顾空阔的大殿,转而又道,“当年我娘,是在哪儿死的?”

    曾几何时也到过福宁宫,她的目光总会忍不住找寻,找寻她母亲临死前留下的最后的痕迹。多次想质问赵建,直到今日赵建成为有名无实的天子、“阶下囚”,她才有勇气问了出来。

    赵建一怔,转而明白她的意思。他以为秘密遮盖得密不透风,原来真如杨晞所说,他高看自己罢了。

    天子掌握生杀大权,以为掌控一切,结果只是困于深宫这个消息茧房,狂妄自大而不自知。

    他踏下黑漆的台阶,慢慢地,一步又一步,走到离地面第二层台阶忽然止住脚步,容色悲痛,眼眶的泪水摇摇欲坠,然后跌坐下来。

    摸着第三层台阶的边缘,道:“嫣儿就是从这儿走的。”

    杨晞盯着那一层台阶,痛苦恐惧,又忍不住慢慢靠近。她跪了下来,手触碰在台阶上黑漆涂刷过的那条边缘上,它看似光滑,却俨然刀刃锋利。

    “如果不是你,一切就不会变成这样了。”

    是它夺去了她母亲的性命,改变了她的一生。

    赵建反冷笑道:“你以为你母亲还在,一切就不会发生?你以为向从天搅动风雨,谋算帝位是为了替你母亲报仇?呵呵!”

    杨晞把视线投向坐在旁边的赵建,沉吟道:“是呀,若他对母亲情深义重,母亲又何至于和离?”

    这是当年在暗府的密室里洛蔚宁问她的,当时她选择相信自己的父亲而不去深究,如今看来,这个答案才是一切的根源,她不得不去面对。这正是她今日来见赵建的原因。

    赵建看她不解的眼睛,又笑道:“傻孩子,看来嫣儿还是没告诉你。朕与你父亲竹马故友,这世上再没人比朕了解他了。从少年时候就如此,模样严肃沉稳、刚直不阿,心底里却重利轻义,贪图权力。你以为他生下来便是汉东郡王吗?哼,那是他当年依附张照得来的!”

    听罢,杨晞面上充满了震惊。一直以来她听闻的都是向从天有从龙之功,故被赵建加封一品郡王,怎么到了赵建口中变成了依附张照得来的?

    “虽说朕是向太后钦点登上大宝,可直到一年后太后去世才真正掌握实权。为遏制向氏继续专权,在那个时候朕无理由加封你父亲,后来他私下投靠以张照为首的新党,有张照美言,朕才将其封王。”

    杨晞一边听着赵建讲述,一边回忆当时朝廷的局势。

    大周历经百年,旧制度缺陷日渐凸显,赵建之前的两个皇帝就力图改革新政,但凡新政总有旧势力因利益受损而反对,新政还没显出成效便随着皇帝驾崩而草草收场。赵建登基之初,把持朝政的乃以向太后为轴心的旧党,一年后太后薨逝,赵建亲政,于是继承父志又推行新政,起用新党官员张照为相。

    经过几十年反反复复的新旧党之争,到了赵建的时代,新政已然成了官员排除异己的手段,受到重用的张照便趁机将反对他的官员或是下狱,或是整个家族贬离汴京。

    所以像他父亲这种出身旧党家族的人,本该受到打压,张照却出奇地替他美言……

    想到这些,杨晞就恍然大悟了。

    “原来如此。”

    明哲保身也好,贪图权力也罢,他父亲的确投靠了张照,背叛了旧党,出卖了章家。难怪当初母亲怀着她,在汴京举目无亲也不惜与他决裂。

    杨晞猜到向从天有野心,以为事实是什么自己都能接受,没想到她的父亲从始至终就是个小人;以为他起码对母亲情深义重,没想到为了权力背叛她母亲。更可笑的是,他们夫妻俩都不约而同地选择蒙骗她,一骗就是十几年。

    什么为母复仇,什么为了把魏王辅佐当上太子,还大周一个清明盛世,都是一个骗局。她一直为之努力的清明盛世原来是战火纷飞,生灵涂炭。

    她葬送了苍生,亦葬送了阿宁。

    手轻轻抚过那片台阶,仿佛还有她母亲的痕迹,杨晞心若刀绞,泪水潸然而下,“为什么,为什么你不告诉我?”

    此刻她恨极了向从天,甚至对一直深爱的母亲也产生了恨意,是他们的蒙骗害了她一生!

    第170章  弑君

    ◎意味着她背叛了洛蔚宁◎

    这年的正月十五,是汴京百姓有生以来过得最沉闷的上元节,热闹的灯肆不再出现,从皇帝到百姓更是无人有心思过节。

    官府机构休沐三日后,杨晞乘着马车回大内,本来像往常一般走宣德门,却在御街之外被拦住了。

    木栅栏横在御街三面,阻挡着所有车马,几十名禁军分布看守。禁军头子指引大内的官吏们走东华门方向,当被问及为何封锁宣德门,他们也不吝回答,如实告诉他们前几日有市井之徒聚集在宣德楼下,责难朝廷非但护国不力,还劫掠百姓,草菅人命,嚷着让官家登临宣德楼给百姓说法,并发放食物,归还穷苦百姓的财产。

    朝廷对此大为震怒,派出禁军驱逐,反把百姓惹怒了,后来就连良民都加入进来,为控制局势,禁军开始殴打杀害百姓,太学国子监学生看不过眼,纷纷站出来匡扶正义。如今宣德楼外混乱得堪比城外的战场,他们大胆地将罪过归咎到皇帝身上,怒斥皇帝登基以来任用奸党,奢侈享乐,大兴土木,造成国库空虚、兵疲马弱。

    换作寻常时候,有人敢如此批评皇帝,早已被当造反歼灭了。

    杨晞很快猜到一开始作乱的那批市井之徒是她父亲收买来的,再由这批人发动更多百姓加入。最后通过她兄长的操纵,引得太学国子监学生登场。他们无一例外地把气撒在皇帝身上,大有皇帝不退位不罢休的架势。

    男人之间的阴诡把戏,她看累了。

    于是让车夫转向东华门,放下了车帘。今日马车无法走御街,车身碾在高低略有不平的石板路上,有些许颠簸,多日来就寝不安的她有些昏昏欲睡了。

    回到太医局后她写了两份辞呈,一份递交给太医局太医丞,也就是杨仲清手中,辞去太医局讲授一职;另一份辞去尚药局御医身份,交给内侍省都知,原本是马都知,如今已被向从天换成了向党宦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