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穿越快穿 > 帝鉴

63、第二回 闭宫门皇后拒帝驾 弹素琴贤妃诉苦怨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帝鉴》63、第二回 闭宫门皇后拒帝驾 弹素琴贤妃诉苦怨(第1/2页)

    顾、魏二人行至长安街便分头行事,魏启明绕道东华门入宫,才到乾清门外,就见迎面而来的贤妃。魏启明连连行礼避让,倒是贤妃停下步子,面带愁容,颇为客气地对他叮嘱道:“魏大人,皇上这几日时常熬夜,身子亏损得厉害,我熬了参汤送来,劳烦你待会儿提醒着皇上喝下。”
    这贤妃正是怡嫔卫汝祯,后进了位分,封为贤妃。魏启明心里暗叹,这位贤妃人品样貌皆为上等,为人就更不必说,性情谦和有礼,纯良柔顺,宫人无不称赞。谁都知道,他们万岁爷是个不近女色的性子,平日待人也颇为冷冽,让那些怀了心思的宫女无从下手。偏偏贤妃忍得了皇帝冷眼相对,对其嘘寒问暖,关怀有加,从来不抱怨半句。
    起先皇帝绝不踏足宫妃住所,唯有按礼,一月在皇后的坤宁宫宿几日。后来迫于朝臣议论,皇帝才陆陆续续招幸些身份低微的宫人,堵住言官的嘴,可偏偏那些大臣,又上书暗讽皇帝行事放荡,不遵礼法,放着后妃不顾,却尽宠幸些卑贱之人。
    那些大臣的心思,皇帝再清楚不过了,后妃历来牵涉外朝,他们打得什么算盘谁人不知?皇帝心里愈发得厌恶,偏不如他们的意。这样下去终究不是办法,还是慈圣太后作主,令皇帝多加亲近后廷,又进了怡嫔为贤妃,许其出入乾清宫。皇帝面上不敢违抗太后,可每每贤妃来了,都不给人好脸色看,有时候还以政事繁忙为借口,将人挡在殿外。贤妃倒是知情知趣,得了太后特令,也不恃宠而骄,未得皇帝允许极少来乾清宫,即使来了,也不打扰皇帝,只不过送些吃的用的来。
    魏启明见贤妃面有几分病态,几分愁容,便知道今日恐怕是又吃了闭门羹。他心里同情,这样的可人不该遭受如此冷遇,若说皇帝深情,却又十分绝情,宫里那些女人都把皇帝当做天,皇帝却视她们于无物。魏启明想说点什么,又怕沾惹是非,主子的事,可轮不他来议论。遂对贤妃行了个拱手礼,回道:“娘娘放心,臣定会提醒着皇上。”
    贤妃微微颔首,道了谢,便离了乾清宫,魏启明也迈开步子踏进宫门。
    乾清宫西暖阁里,皇帝正斜坐在炕上,一手拿着折子沉思着,而案上的文书、奏表,各地的晴雨表更是横七竖八的放满了一堆。三王之乱虽然平定了,可几年的战乱,使得国库空虚,百姓也困顿不堪。偏偏今年又遇着黄河泛滥,中原万顷良田化为汪洋,江南的赋税又出了岔子,年年亏空,如今国库竟是连一分钱也拿不出来。而漠北的延丹汗看准了朝廷的困境,趁机扩张着势力,不仅吞并许多漠南部落,还不断侵扰着边境汉地,朝廷的日子十分艰难。
    本指望等着今年秋收,朝廷就能熬过一关,可各地报上来的钱粮远堵不上这个窟窿。中原各省因着水灾倒情有可原,那苏、松、常三府竟也亏空着二十万石粮食,若是平常,朝廷抱着体恤民情的心思也不加追求,可今年的情势艰难,皇帝揽后,竟大怒不止。
    炕下站着于孟阳、余良甫等几位阁臣,他们看着脸色阴沉的皇帝,不免暗叹,这几年的历练,使得皇帝愈发老辣,眉宇间的稚气渐褪,已隐隐显露出几分帝王的威严之气。
    于孟阳看了一眼皇帝,开了腔道:“这几年海禁松弛,四夷来华贸易者渐多,丝绸价格年年上涨,那些江南百姓贪着蝇头小利,多改稻为桑,是以税粮难收,亏空二十万旦粮食,也算情有可原。”
    袁阶道:“以臣看就该再严海禁之策,这年年亏空,只苏松常三府还好说些,若延及整个江南,朝廷哪里耗得起。”
    皇帝还在沉思,于孟阳便出言反对道:“严海禁,这不生生断了许多渔民的生计。再说诸夷来华贸易,于朝廷并非无益,苏州制造局这几年进贡的银子都是从哪里来的?”
    余良甫思量再三,才道:“臣倒觉得不全是通商引得祸,广州也算海运畅通,夷商偏地之所,可每年的田赋照样一分不少。”
    皇帝放下折子,“那依余师傅所见,该是什么原因?”
    “只怕是地方官贪怠无能。”余良甫犹豫了半晌才道。
    皇帝秀眉一挑,只听余良甫又道:“四年前,苏州府下的吴江县也亏空了不少粮饷,朝廷派了巡按御史姜士荣彻查此事,竟查出当时的吴江知县沈慎行贪污了十万饷银。臣以为此次亏空,恐怕也有蹊跷。”
    皇帝蹙眉想了一阵,似乎是有这么个事,当时傅后正整肃官场风气,得知一个小小的知县竟敢贪污十万巨饷,气得大发雷霆,当即下令将沈慎行一家收监,待核实案情后,就将沈慎行处以腰斩,家人也全部充入官府为奴。
    袁阶冷哼道:“余大人就凭几年前的案子就怀疑朝廷官员,是否太过轻率?江浙一带,富户兼并土地,连田阡陌,小民生计却日益艰难,朝廷收不来税,只怕都是那些富户做得恶。”
    三人意见相持不下,这于孟阳本为江浙人,自然处处为江南人说话,只想抱着宽大为怀之策,不予追究;袁阶却为关中人,出身耕读之家,对商贾富户深恶痛绝,只盼着朝廷严海禁,惩处那些商户;余良甫呢,读书人就清高些,想从整顿吏治入手。
    皇帝心里敞亮得很,她也想借机整顿吏治,又怕扰了百姓安宁,便吩咐道:“先派御史协同这三府知州将各府的田亩数,还有水田、桑田的数目查清了,上报朝廷,再酌情处理吧。”
    紧急的政务该议的都议完了,几位阁臣跪安告退。皇帝忧劳政务,几日不曾合眼,她闭目养神了一会儿,又对侍候着的高愚道:“启明来了吗?”
    高愚恭敬地道:“魏大人正在值房里候着呢。”
    皇帝挥挥手,“让他进来吧。”
    魏启明进来后,对着皇帝磕头拜了一拜方起身,皇帝起身松了下筋骨,才开口道:“元翎的庆功宴都来些什么人?”
    “成国公家的韦廷,郑国公嫡子卫绍武,靖宁侯世子窦英,还有几个锦衣卫的同僚,然后就是臣与顾大人了。”
    皇帝心里一一过了一遍,多是些败家子倒是不成气候,面上却似听非听的嗯了一声,又道:“你查的事有着落了吗?”
    魏启明为难道:“臣派人多次走访玉清山,也去了好几次朔州,都没收到沐姑娘的消息。”
    果然皇帝的脸色一沉,魏启明却壮着胆子劝道:“皇上,都一年了,只怕那沐姑娘有意躲着才找不着人。看着皇上整日为此等小事忧心,别说是贤妃娘娘了,就是臣看着也着急。”
    皇帝坐了下来,冷哼道:“这话是谁叫你说的,贤妃?”
    魏启明冷汗涔涔,暗道别是好心办了坏事,遂连跪下告罪,“没人让臣说,是臣担心主子受委屈,才说了心里话,还请皇上降罪。”
    这时候偏偏秀荷进来,端来贤妃熬得参汤,呈给皇帝道:“皇上,这是贤妃娘娘亲自送来的……”
    秀荷话还没说完,皇帝便冷下脸,“拿下去。”
    秀荷与魏启明面面相觑,略有些为难,皇帝却沉着脸道:“日后别自作主张,朕的事,轮不到旁人道论!”
    二人哪敢再多嘴,唯唯诺诺应下,暗叹这小主子越发得心思深沉、喜怒无常。魏启明小心试探道:“那臣继续暗查沐姑娘的消息?”
    皇帝摩挲着手中的一方暖玉,沉吟道:“继续暗查。还有,放出消息,就说朕在四处寻一女子。”
    魏启明心里不解,也不敢多问。不多久,坊间便流传出锦衣卫四处巡查一女子的事,惹得人们议论纷纷,都暗自猜测皇帝要闹一出什么风流事。有些好事者,还编了一段传奇故事,绘声绘色地传唱着皇帝与那女子之间的故事。说皇帝寻的女子,原为候府千金,早年拜江湖人为师,武艺高强,行侠仗义,又喜行游天下。三年前,那神秘女子行至承州时,救下遭人谋刺的皇帝,皇帝自此一见钟情,放着后宫佳丽三千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章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