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太后千千岁(清穿)

50-6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太后千千岁(清穿)》50-60(第22/30页)

尔衮回来的时候明玉已经迷迷糊糊睡着了。

    第二日醒来,明玉睁开眼,看见对面早没了人,不由长长吐出一口气。

    吩咐娜塔收洗的时候才发现,多尔衮并没换中衣,而是把她脱下来那件直接穿走了。

    多尔衮回到军营,昨天安排的调查也有了结果。死者都是蒙古人,尸体清洗后反复察看,都能在腋下不显眼的地方找到一个蒙文字符的纹身。

    “纹身位置隐蔽,浅而小,不清洗凑近看,根本发现不了。”参将给出判断,“这种纹身很常见,属下没记错的话,察哈尔王帐的侍卫身上都有这种字符。”

    多尔衮面无表情,似乎早已洞悉,转而问起杀人的兵器,参见一脸羞赧:“似乎是一种弯刀,一刀毙命,堪堪切断气管,伤口很小,几乎没怎么出血,属下从未见过这种兵器。”

    就是没查出来了。

    多尔衮让参将去镶蓝旗问,一问才知道,这种兵器并不是什么弯刀,而是一种极其纤薄的软剑,平时围在腰间,用的时候抽出来能出其不意,一击毙命,且杀人不留痕迹。

    这种软剑只适合近战,因价格昂贵,在南边并不流行,反而在朝鲜受人追捧。

    镶蓝旗很多人都随阿敏贝勒去朝鲜打过仗,对上朝鲜王室时,没少吃这种软剑的亏。

    与参将交好的镶蓝旗将领也没能幸免,在朝鲜城内劫掠的时候,曾经被这种软剑伤过,故对此印象极深。

    听到朝鲜两个字,参将整个人都不好了,朝鲜王室居然有人潜入温泉山,还敢在镶白旗眼皮子底下杀人挑衅,真是活够了。

    虽然蒙古那群人鼓动流民该杀,那也该镶白旗出手,轮也轮不到朝鲜王室在这儿替天行道。

    想到朝鲜王室,参将脸色忽然发白,火急火燎地回去复命了。

    多尔衮听说冒充流民杀人者有可能是朝鲜王室,唇边现出一抹冷笑,当即让旱鸭子多铎领着刚学会洑水的新兵去河边操练,将他手中的水师精锐扣在军营里修整两日。

    同时派出斥候在流民中排查,圈出可疑人员重点追踪。

    这一查不要紧,聚集在温泉山附近的流民还真是藏龙卧虎,有南边派来的细作,蒙古派来的细作,还有朝鲜细作若干。

    除了细作,千奇百怪的能人也不少,比如游侠、僧道、小官吏和地主等等。

    当然更多的还是穷苦百姓,几乎都是在南边失去土地或粮食绝收的农户。

    多尔衮之前太忙,没空理会流民,听说温泉山附近聚集了很多奇奇怪怪的杂人,忍不住问:“别的旗也这样乱吗?”

    负责打探的斥候连连摇头:“南边和朝鲜派来的细作都在打听温泉山附近的农田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别的地方都遭了旱灾,只这一小片没受影响。”

    “除了水源,他们还关心地里种的什么粮食,怎么那么耐旱,河边的野草都枯死了,田里的秧苗还是碧绿碧绿的。”

    这个多尔衮知道,西洋粮食耐寒耐旱,明玉事先跟他解释过。不过他没必要跟别人解释,随便他们怎么猜吧。

    “蒙古细作又是怎么回事?”如今南涝北旱粮价飞涨,明玉种的西洋粮食长势好引来细作的关注,并不奇怪。

    细作嘛,不是今天才有的,大清也在南边和朝鲜安排了细作。

    敌对关系,互相打探消息再正常不过,偶尔还可以利用。

    可蒙古已经臣服,他们的可汗都娶了公主成了额驸,还有派细作过来的必要吗?

    难不成想把草原的牧草全拔了,改种粮食?

    “蒙古细作并不多,昨天闹事的全死了,剩下几个也逃了。”至于目的,斥候不敢瞎猜,“他们每天都在大路上转悠,好像在等人,也从来没向别人打听过什么。“

    明玉马车被劫的事,只有暗卫知道,多尔衮并不想告诉更多人。

    “剩下那几个跑哪儿去了?”多尔衮又问。

    斥候回答:“取道正蓝旗,逃往蒙古,一直有人跟着,要抓回来审讯吗?”

    多尔衮用兵多吊诡,喜欢慢慢织网,出其不意,一网打尽。他说查,斥候只敢查,不敢自作主张抓人,生怕坏了大事。

    “继续跟着,看他们是不是真的逃回蒙古了。”取道正蓝旗,多尔衮总觉得其中有鬼。

    斥候并没提起朝鲜王室,多尔衮也没问。

    没提就是没查到。

    查不到也没关系,多尔衮已经猜到是谁了。

    能带人潜到盛京城外,敢公然杀人,还有能力躲过斥候追查的,整个朝鲜王室只有两个人能做到。

    一个是朝鲜王储昭显世子,另一个就是世子同父同母的亲弟弟,执掌朝鲜水军的凤林大君。

    第一次征朝鲜,多尔衮还在病中,没有参加,昭显世子和凤林大君他都没见过。

    可自从收拾完蒙古,皇上有意二征朝鲜,多尔衮有事没事就去他堂兄济尔哈朗家串门,问起第一次征朝鲜的事,以及朝鲜王室的情况。

    据济尔哈朗说,昭显世子尚文,凤林大君尚武。昭显世子不喜征战,常规劝朝鲜王遇事以和谈为主,凤林大君执掌朝鲜水师,自视甚高,主张以攻代守,能打绝不和谈。

    所以多尔衮猜,这次来的多半是那个好战的凤林大君。

    凤林大君执掌朝鲜水师,而多尔衮正在组建操练八旗水师,这时候凤林大君派人过来探听虚实,了解一下情况也很正常。

    只不过多尔衮没想到,凤林大君会亲自来。

    想看就看吧,看多铎学洑水,看新兵在河里洗澡。

    此时,多尔衮所想,正是凤林大君亲眼看到的。

    相比多尔衮只听说过凤林大君的名字,凤林大君在朝鲜满耳朵都是多尔衮两征蒙古的传奇战绩。

    什么第一次上战场,多尔衮仅带三百骑兵夜袭蒙古王帐,在几千人里七进七出,把林丹汗吓尿了裤子,逃到甘州之后一病不起,就此殒命。

    林丹汗的两位福晋对多尔衮一见钟情,在林丹汗死后主动带着人马和大量财宝归顺当时的大金,最后被皇太极收寄。

    科尔沁郡王的长女也对多尔衮痴心一片,劝科尔沁郡王早早率领族人向大金投诚,接连五年被拒婚才如愿嫁给多尔衮。

    什么二征蒙古,几乎兵不血刃,林丹汗的儿子额哲听说领兵主帅是多尔衮生怕步了他老爹后尘,打都没打掉头就跑,提前逃跑十几天还是被追上了,直接投降,把传国玉玺献给了多尔衮。

    满蒙第一巴图鲁,第一次美男子,被吹上了天的战神墨尔根代青,满清众亲王之首、六部第一人尊贵的和硕睿亲王,精心组建操练的水师,就这?

    才开始学洑水的将领,只会狗刨下潜隐蔽都不懂的士兵,还有河边那几只摆设似的破船,凤林大君?????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八旗之中多是旱鸭子,陆地上的王者,遇水就怵,不然皮岛上的毛文龙也不能逍遥那么多年,活得跟个土皇帝似的,时不时偷袭一把,就能让满清难受得够呛。

    可多尔衮弄的这玩意儿真能叫水师?

    比朝鲜的渔民还不如。

    亏他大哥在父王面前几次提起满清组建水师,主帅是多尔衮,劝父王在明朝援军到来之前,不要跟满清撕破脸。吓得他父王汗湿衣背,连夜给皇太极写信好话说尽,同时向明朝秘密发出了第二封求援信。

    皇太极自以为得到传国玉玺,改了国号称帝,朝鲜就必须向对待元朝那样向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