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山川月

170-18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山川月》170-180(第11/18页)

骨。王帐的贵族并不吃他这一套,但有一个人帮他说服了他们,而这个人,想和你,和大梁人谈一笔交易。”

    “一笔能够止战,也能让燕地不再‘路有冻死骨’的交易。”

    如今燕地有这个能力的人寥寥无几,温明裳立时便猜出了此人来历,但她并不急于开口。屋外不知何时飘起了细雨,民巷老旧的青石开了裂,底下藏着的泥混着雨水慢慢浸过街巷,来来往往的行人袖袍上也被溅起了泥点。

    风雨同样摧打着窗前闲坐者。

    潘彦卓不疾不徐地提了炉火上的新茶,他就着雨声静静吹着茶沫将一盅茶慢慢饮尽,随着茶盏在桌前磕出轻响才听见对座者冷不丁开口答话。

    “她想开辟互市。”温明裳支着下颌,冷静地开口。燕地苦寒,穷兵黩武只会让百姓过得更糟,狼骑们需要胜利,因为他们能从攻城掠夺中抢到供给腹地的粮食与汉人奴隶。

    北燕世代的大君遵从这条不成文的规定,但王庭可以一成不变,却不意味着毗邻的北漠人同样一成不变。

    大梁宣景年后定西域,在那里重新修缮起古丝路,它成了一条纽带,让利益的交换取代血腥的征伐。在那之后历经四代君主,先帝才终于将西域与北漠的利刃压回了鞘中。

    但他们终归与北燕人不一样。贵族们能从中攫取利益,能借此填饱自己的肚子,但这还不足以让他们反抗自己的君主。即便那只是个黄口小儿,他也是北燕人眼中长生天的幼子。

    “她没有资格谈这场交易。”温明裳眸光冷冽,她在此时刻薄得不近人情,“狼骑不在她手上,只身游走与王庭,终究只会是孤木难支。北燕王庭之上……甚至没有属于女人的位置。”

    她本不愿这么说,但这是不争的事实。不论她私下如何唾弃此等行径,放到明面上家国之事就容不下私念。

    “不。”潘彦卓却否认道,“她有这个资格,但她的筹码不在北燕自己。”

    温明裳遽然抬眸。

    风中残烛轻晃。

    潘彦卓见状低笑,他站起身,道:“看来温大人明白其中的意思了。那我不妨再告诉温大人另一事,那便是最晚今年冬,我会将这个消息原封不动地转呈陛下,想必届时北境战线已趋于平稳,大人也该回京了。”

    “手谈弈局终归难以尽兴,不论我是不是谋士,我皆在京中等候大人陪我落这一子。东宫之位又当如何,这世上折于瓮中的储君,难道又少此一人吗?”

    大门砰地打开,穿堂风倒灌入内,掠起堂前垂帷。雨声加剧,待到回过神已润湿大半袍袖。

    人影缓缓消失在转角,高忱月一手掀着帘帐,另一只手已悄然按住了刀柄。

    “松手。”温明裳却在此时打断她。

    连同赵君若闻之望向她的目光里都带了不解。

    温明裳垂手不语。

    窗前棋盘也被夜雨打湿了,黑白玉石被泥点遮去了光泽,变得犹如顽石。

    “你们杀不了他。”过了许久,她终于低语道,“除了他,谁也不知大梁境内究竟有多少只四脚蛇。”

    更遑论还有更多藏于影子里的刺事人。

    “他究竟是什么人?”高忱月不由道。

    “刺事人。”温明裳拂去袖上的水迹,长睫掩去了眸底深藏的凉意。

    “燕梁两地的刺事人。”

    一个被不知从何时豢养起来的疯子。

    作者有话说:

    地图忘记画宁关的位置了,大概是祁郡往上一点(。

    刺事人是间谍,常见宋辽时期,感兴趣可以去看看中国古代间谍史(?

    感谢在2022-11-09 21:13:17~2022-11-12 23:14:4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展程、fghj 1个;?

    第177章 双面 【ZX整理】

    亥时三刻, 阶前汇了一汪小小的水洼,盛起了浓云散去后的满目清光。

    高忱月在退出去之前合上了耳房的窗子,两侧的垂帷散下来, 内室的烛火也被层层的垂帷笼得影影绰绰。

    雨已经停了。

    京城还远未到雨季,今年的雨来得太早。内室的窗子敞开, 竹帘便也跟着转廊的微风轻晃。

    温明裳今夜没什么睡意, 她跪坐在小几前,面前铺陈的是几封早前被收入匣中的密函。这些信件来自鹰房, 但他们调查的不是北燕的详报,而是一个人——潘彦卓。

    她最早听闻这个名字要追溯至尚在北林的那段日子。太宰遗风尚在, 即便萧承之已远遁乡野, 双壁之名犹存,不论是京城的国子监还是各州的乡学, 心中都在期盼着能有人承前人衣钵。

    那个时候除了温明裳之外, 被提得最多的便是这个名字。

    但潘彦卓成名不因为策论, 而是诗文。他是燕州人,师承避居苍郡的瞿延先生, 这是当代最擅品评词章的大儒, 无数人登门求教也不过为了一场清谈。

    比起北林门下革新的实干派, 这些人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始终推崇稳健的为政之风, 他们不认同朝中权柄倾斜, 比起内阁廷议, 他们更加信奉为君的论断。

    这是元兴与太宰两朝风格迥异的开端。若是就此而言,温明裳并不意外潘彦卓是瞿延先生的门下弟子。崔德良想求一人一改旧时风气,结束两党相争, 所以他在万千士子中选了温明裳, 而潘彦卓呢?

    如果咸诚帝一开始抱有的目的与崔德良殊途同归, 那他的确是个相当合适的人选。燕州出身能让他将拥兵一方的弊病看得透彻,三城的屠戮能叫他不会偏向所谓铁骑的忠义,但仅仅如此还不足以让一朝天子从这么早之前就择定他作为日后的棋子。

    这是温明裳起初难以厘清的迷雾,但彼时她不过初入朝,即便心有疑虑,也无法彻查清楚,更遑论自己的一举一动皆在天子耳目之下。

    真正让温明裳有心彻查此人来历是在他自言是俄苏里的头领之后。

    鹰房是为洛清河能迅速获悉北境情形而设的耳目,它们在长久以来与兵部达成了不成文的约定,铁骑受朝野所辖,兵部借此来还以限度内的自由。这些人是游走在边境的眼睛,他们的本事比之六扇门捕快的听记也不遑多让。

    所以温明裳在那之后向洛清河借了人。潘彦卓所系的东西太多,即便连将他送入瞿延先生门下都是咸诚帝亲自布局,温明裳也不信如今的天子能将底细查得面面俱到。

    鹰房的耳目回报的第一封密函就是核对潘彦卓这个名字出现的每一个时间点。

    院中醒竹叮咚一声响。

    温明裳目光落回信函上书写得细密的文字。

    官府的黄册写明了他的出身,那是背靠岐塞的一个边境小村,元兴三年前代靖安侯洛颉死后,铁骑被迫后撤防线,那附近的村落也被洗劫一空,后来的军队没在里面找到任何活人。

    这个名字再被提起是三年之后,洛清影改变了铁骑的编制,她在有限的时间里将交战地的战线重新往北推,那段时间里北燕人引以为傲的轻骑兵在重甲之下屡屡碰壁。他们退回白石河沿岸时只会带走自己的族人,掳掠来的奴隶被无情抛在了铁蹄之后。

    文书上记着潘彦卓也在被救下的奴隶之中,他在官办的善堂中待了半年,之后自称是这孩子远亲的一对夫妻带走了他。一年之后,他被送入了瞿延先生门下,后来的记档全数是书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