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五年基建,三年种田》30-40(第11/13页)
上,完成每日活计,可以跟着听课,不做强求。”
如此简陋的教学,教学内容堪称粗浅甚至接近于无的东西,能有什么用?
作为正统科举出来的秀才,周县丞心中槽点满满,但他还有把柄在江无眠这儿,不敢高声说话反驳。
倒是几个师爷没有顾忌,尤其是蒋秋几乎是眉头皱出三道印痕,下意识反驳,“银钱不足。一年的收成最多不过二三两银钱,最为普通的笔墨纸砚要一两三钱银子,再有拜师束脩、书院进学费用……”
言语未尽,在坐之人已是能听明白,培养读书人的成本高到农家人根本承担不起!
江无眠摇头,“太复杂了。我们并非要培养读书人,不过是识字算数而已。”
笔墨纸砚是读书人的配置,又不是他们这次教学的配置。
笔墨用以写字,换成木炭难道就不行了?
木炭削成条,辅以两根木条夹起来就能在木板上留下记号。
再简单一些,用木棍在沙子上练习,能写出字型来,同样是写字。
只要简化到识字认字,不必写字,笔墨纸砚都能省去,最大的成本不过是书本和教师。
听完江无眠的叙述,所有人从一开始的荒谬到后面的“这还真行”。
林师爷惊骇地自言自语,“韶远县岂不是能成为大周读书、不,是大周识字人最多的县?”
江无眠心中还有一整个扫盲计划,但不是现在能拿出来的东西,韶远县已经走得太远,必须让它缓缓,消化当下拥有的一切。
而且,扫盲计划牵扯太多,还是等恩师来了再说。
“另外,不能耽误韶远县现在的发展计划。除去必须强制上课的七到十六岁的孩童外,想来听课的人必须完成任务才能上课。”
第039章 普及
雨过天晴, 昨日冷雨浇透土地,今日碧空如洗,明澈湛蓝。
阳光穿过窗棂落在大部分人身躯上, 带来暖意。
然而坐在侧厅中的人, 此刻注意力全在中间的年轻人身上,他坐于书案背后,半身是阴影, 看不清晰, 声音却铿然坚定。
落入众人耳中不亚于平地惊雷。
向每个人普及知识?
何等的傲慢与无知。
江无眠与这样的描述相向甚远, 他话中充满自信,好似仅在描述一个事实, 亲眼看中的事实。
三位师爷虽然心惊,但好在是了解江无眠的作风。所谓的“普及知识”是最终结果, 中间过程才是本次小会的目的。
蒋秋更正了成本, 再度开口,“以炭做笔,以木板做纸。无需更多的纸笔,即可启蒙。”
木炭、木板,相较于笔墨纸砚, 实在是太过便宜简单, 成本骤降成一文两文钱。
求学之路的障碍又少了一样。
江无眠鼓励地点头认可, 问:“再简洁方便些?”
再简洁方便?
这难道不是最为简单的方案?
刚从震惊中回过神的人再度迷茫, 顺着蒋师爷的方案向下想, 难道是直接用树枝在地上比比划划?
王西犹豫地张嘴,唤来江无眠的摇头, “不是形式上的简单,而是时间流程上的简单。”
有人已然回过味来, 陈平与周全同时开口,“作坊?”
没错!作坊!
将一切化作流水线,将生产木炭木板的事情交付给其他人,韶远县百姓要做的即是快速完成江无眠识字算数的要求,投入韶远县的建设之中。
林师爷在纸上记录本次会议主要内容,他下笔迅速,一看是练出来的。
知识普及计划、笔墨纸砚更替难题、时间统筹问题、强制义务教育……
“强制义务教育?”林师爷皱眉道,“大人,您即使规定有人上半天课,半天工作,仍有孩童不得不因家庭、生计等各种原因缺课。”
自然,提出普及知识的方向是正确的,然而这种正确太过理想化,总会有人迫不得已止步。
尽管大周近些年安定许多,但百姓挣扎在生存线上是固有事实,长远来看,江无眠的措施惠及千家万户。
短时间来看,他在剥夺部分劳动力。在生产力较为低下的时代,人手本就不够的前提下,带走部分生产者。
江无眠声音平静地宣布,“那就放弃,生存是首位的。在生存之上,再考虑生活。”
为保证第一生存线,他已然做了太多努力。
能增产丰收的肥料制作方法、平整土地更加迅捷的水田犁、提供出的矿工活计、开设的诸多作坊、方便出行的水泥路、能延长房屋使用寿命的红砖……
在生存线上,以上措施能令让大部分人生存,下一步是改善生活。
然而路断在这里,因为江无眠需要的人不再是大字不识的普通人。
他需要识字算数的人构成基层,在此基础上推动韶远县更进一步。
“时长定下,地点由你们甄选,另外,学堂规矩不能少,负责教学的夫子又该从哪里寻,桩桩件件都要在今天解决。”
周县丞欲言又止,组织好语言又看了看江无眠,最终一咬牙道:“大人,关于此事,教谕或是能给您建议。”
何为教谕?
字面意思,掌管县中教育,教导生员,负责考察学生课业的官员,同时还负责组织生员考试。
韶远县中有县学,由教谕总领,下设几位夫子。县中不少人家请不起西席先生或是没有门路的,通常会选择在县学中开蒙。
乱党之故,县学停了几月。整治好韶远县后,县学方才开放纳学生。江无眠事情太多,见其运转起来,不再关注,今日倒是又记起来。
江无眠若有所思颔首,“周县丞说得不错,确实要上门拜访。”
……
县衙小会持续了一天,出来时三班六房恍恍惚惚不知时间,王西和周全先回县衙后院,他们就住在这里,侧厅只剩下江无眠和他的核心班底。
留在这里,是为了其中涉及到的技术问题。
江无眠摊开舆图,赵成人虽不在,但他画下的地图还参与了这场会议。
“木板只能当做前期过度。等韶远县的造纸作坊起来,全换上咱们自行生产的纸。”
林师爷没接话,他在书案另一头整理记录,趁着记忆还在,将速记整理成书面报告。
蒋秋和张榕随江无眠一起挑选造纸作坊地址,一定要选在有甜柘的地方,毕竟纸张原料之一就是甘蔗渣滓。
“韶远县内,有两个村是甜柘产地,西南角的平潮寨和金苗寨。”江无眠指了指这两个寨子,它们位于胡征进山的必经路上。
过了寨子,就是山中各族的地盘。
从它们的形式和命名方式上都能看出,这和山中人有所联系,处理不好就会爆发冲突,故而江无眠才说,等普及知识的进程走到中期,他们才能用上本地产的纸张。
宁可平缓慢一点过度,不能以武力方式强行镇压。
张榕看了看林师爷,眼前一亮,“大人,咱们的肥料教学班即将轮到两个寨子,届时不如再同人商议?”
因为铺设了水泥路,来往之间节省不少时间,肥料教学计划也比预计的进度快多了,眼下还有三个村就能完成,其中包含两个寨子。
江无眠想了想道:“甜柘榨汁,渣滓一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