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五年基建,三年种田

30-4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五年基建,三年种田》30-40(第12/13页)

用作肥料。试着问问他们寨子是否利用甜柘渣滓做过复合肥,产量如何。”

    在江无眠稳定推进知识普及计划时,来自江南道的漕运船已快到了南康府。

    风平浪静行船难,波涛如怒命难保。最好时候莫过于天朗气清微风和煦,正如此时此刻。

    江上的漕运船正在稳步前行,立在甲板上的船家正与顺路搭船的谢砚行闲聊。

    船家是谢砚行不省心的儿子谢霄找来的熟人,谢砚行正要去岭南道,与船家正好顺路,于是两人凑到一条船上去。

    聊的不是别的地方,正是谢砚行南下的终点,南康府。

    “南康府的香料和鱼是一绝,不少老爷用的都是这儿的香料。”船家叹了口气,“不过乱了一场,香料也没多少了,贵得要命喽。”

    谢砚行认真听着,时不时搭话,“有香料和鱼,没酒吗?”

    船家哈哈大笑一声,拿出一个水囊,偷偷摸摸地凑过来,“哪里没酒,行船的都得有酒啊!”

    都是擅长喝酒的,一闻味就知道里面装的何物。谢砚行小心翼翼向后瞧了一眼,夫人还在船舱里,他在上头喝两口吹吹风应是没事?

    谢砚行喝了一小口,细细品来,江南本地酒与他喝的全然不同。

    北地酒甘,边疆酒烈,南地酒韵味悠长,喝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好,好味道。”

    船家摇头,这才到哪儿,“晚上行船,用小炉温上一壶,酒香往外飘,喝上一口,肚里暖和,人都有劲划船!”

    他咂咂嘴,颇为可惜地叹气,“听闻南康府的韶远县里出了个好酒,可惜老汉没口服尝了!”

    韶远县?自家倒霉小徒弟的地界。

    谢砚行眉头一挑,手里的酒也不喝了,问道:“韶远县的酒?”

    “酒楼自酿的酒,喝起来味足但不醉人!”说起韶远县来,船家有诸多话要说,“您要是不信,正好去那里瞧瞧。”

    “南北方来的商队都在那儿喝过,出了酒楼都是叫好的!”

    “有的商队甚至吃了半个月不说,还想买下方子来,最后没买着,一步三回头走了。”

    “韶远县的不止饭好吃,东西同样好用。水田犁知道吧?家里买上一张,或者跟人合买一张,几家轮流用,犁地速度快,犁沟还深,土全翻碎了,最适合插秧!”

    水田犁的名声,远在边疆也听到了。谢砚行还知道,戍边屯田的将军特意请商队购置整整十车,南下时还在交接,无缘得见。

    谢砚行不着急,他来的可是南康府,水田犁的发源地,别的地方能少,这里可少不了。

    说完水田犁,船家又提起了肥料作坊,也是此行的目标。

    谢砚行疑惑道:“肥料作坊?”又是个新物件。

    船家见他不知,当下一拍大腿,“嗨呀!这可是好东西!”

    “韶远县的肥料和咱们自家做的不一样,用什么做,做到什么地步,什么时候用全有讲究。韶远县知县特意让人去学习,还时不时去村里看看,就怕人学不会。”

    那这和肥料作坊有什么关系?

    船家忍不住羡慕道:“肥料作坊里用钱买泔水、鱼皮鱼骨、内脏、果皮这些。家里肥料做的不够,能从作坊里买。”

    他家同样有地,但家不在韶远县学不到技术,只好趁此时间南下问问卖不卖肥料,

    船家在漕运船上对着韶远县大夸特夸,谢砚行乐呵呵地接话,想着小徒弟到底做到哪一步,又是如何把他从边疆换到岭南的。

    若非是戍边之人与大徒弟有过节,留在那边也好,清静又无韩党打扰。

    不过岭南道同样可行,古来流放之地。放在不知内情的人眼中,这就是他谢砚行被皇上厌弃,贬谪都不足以形容,必须流放啊!

    “好,好事啊。”谢砚行喝了一口酒嘀咕道。

    “是啊,多好的事儿。”船家还想再说两句,不过船即将靠岸,南康府到了。

    第040章 入城

    虽近年关, 府城之中好不热闹。各家各户正备着年货,行走之间多在讨论韶远县。

    府城商队自从县里回来,嘴边是一刻不离这县城, 从醉流霞说到行车路, 从肥料作坊到水田犁,还有那什么招引计划。

    谢砚行一行人雇来马车,慢悠悠走向府衙。府衙中的人基本被清理干净, 平清县亦如此, 总之留给下任的算是个空壳子。

    好在府衙之中还有府同知支撑, 短时间内不出乱子,谢砚行仅是和人打了个照面就走。

    府同知:?

    不是, 您这就走了?

    走到门口,谢砚行忽然回过头来, “赵同知, 麻烦安排马车,老夫去韶远县暗察一番。”

    赵同知:!

    赵同知与谢知府见的第一面,心中骤然有了不祥预感,这位上官,非是常理之人。

    他眼睁睁瞧着知府带来的人在谢夫人的安置下入了后院, 而谢大人上了马车一去不复返。

    ·

    马车行过半路, 谢砚行只感觉车身一震, 倏忽又平坦许多, 仿佛上了平整大道。

    向外一看, 哪儿是什么仿佛,这就是一段平整路道。

    回头看去, 本修得整齐划一的黄土路逊色无比,表面看似平坦, 实则有多年行路走出的车辙印道,不若当前的路段,整整齐齐看不到凸起凹陷来。

    谢砚行眼中闪过惊叹,“自南向北修的路,这是韶远县修的?”

    驾车的车夫忙回道:“老爷,半段全是江知县让人修的。”

    听说县城里全铺上了灰路,叫什么水泥,可是哪有水泥遇水不塌的,所以大多百姓称为灰路。

    “水泥路?灰路?”倒是符合小徒弟的取名风范,看似不沾边实则是关键之处。

    他叫停马车,亲自下去试了试,还试图用石子划开路面,发现灰色水泥的表面坚实无比,下了十分力气也只能留下一道痕迹!

    若是……若是能用在城墙上?

    谢砚行心下一抖,原本愉快去县中找徒弟喝酒的心情陡然一转。

    麻烦,又是个麻烦。

    徒弟真会给师父找事干啊。

    和行军打仗沾边的关键辎重,哪有不麻烦的?即使不能用在城墙上,用来铺路也妨碍了许多人的利益。

    其实用来铺路也并非完全是好处,它会磨损行走在路上的动物蹄子,不过那是长期影响,眼下嘛,马车仍然是慢悠悠地驶向韶远县。

    不仅有马车,驴车、牛车,行人全在这条路上行走,比黄土路上的速度快多了。

    临至韶远县城,更是心惊,城墙全变了模样,谢砚行看得出来,这是新修的。

    随着马车越来越近,能看到的细节也越来越多。

    城墙底部用了坚硬的青石块,缝隙处应是用了砂浆和灰色水泥浆混合成的,再往上是成块的砖石结构,看起来很是结实。

    城门崭新,新上的清漆还散发着一股味道,闻上去呛人。唯独有点奇怪之处,没在城门上看见“韶远”二字的匾额。

    扫量着高耸坚实的城墙,谢知府心底难得与赵同知共情,他有个不详的猜测,而这猜测的正确程度在入城后更是直达顶峰。

    城内并非是想象中的街道房屋,而是空荡荡的水泥地,铺的很像棋盘,框定了地界。

    灰色水泥路与坚实的黄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