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五年基建,三年种田

40-5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五年基建,三年种田》40-50(第10/13页)

通过商队销往各州府,价格不会比现在的缫车高多少, 但足够他再大赚一笔。

    回过神来,江无眠发觉自己已计划好如何让缫车更新, 每个版本应该存续多长时间, 后续又该如何安排纺织作坊的建造、工作时间、制度等诸多杂事。

    其中固然有利可图,但江无眠还不想太快一步到位,因为中间涉及到无数人的生计。

    尚未准备好就盲目推行新版本,实在是不明智的选择。

    他边想着边动手画结构图,唤来衙役, “准备一些东西, 缫车、部分工具, 送到别院去。”

    金不换的研发别院几乎要变成各类项目研究孵化基地, 江无眠用的格外顺手。

    衙役重复一遍江无眠说的清单, 没什么落下的,不过, “大人,您要多少木头?”

    一车还是两车?做家具的硬木还是当门板的上梁的老木头?

    江无眠算了算材料, “先来一车。”

    制作过程若是不顺利,只能交给赵成去思索,毕竟江无眠本人更擅长现代化的机关材料。

    手下衙役经过教习的教导,不管武功学习得如何,效率的确提高不少,第二天就推了一车木头进别院。

    金不换正在打坐,猛然听到道童晓晨的通传,脑袋是突突地疼。

    一大早的,这位给钱的主又在弄什么?

    金道长勉强迎出门去,道童晓风正牵走江无眠的马,一身常服的江知县出现在金道长视线之内。

    “大人,您这是?”金不换看着莫名出现的一车木头与姿态闲适的江无眠,百般摸不着头脑。

    一车木头又不是柴火,塞到柴火灶底下烧不透啊,这是又想做什么?

    江无眠对金不换摇摇头,“无事,金道长自行方便即是。”

    金不换挠头,这位是给钱的主,说是能这么说,可他不敢这么干,当即拍着胸脯要给人打下手。

    倒是也行,毕竟金道长自江南来,应是见过缫车的。

    因江无眠未说要处理好的木头还是要原木,故而一车木头有带树皮的,有剥干净的。

    “您要切割多大?”金不换心惊胆颤看着江无眠单手拎起来一截木头,彭得一声扔在地上,拿出一截木炭标记。

    从形状来看,是一块长条木板。

    江无眠边动手边问道:“金道长可见过江南缫车?”

    金道长回神“噢”了一声,接过江无眠切割的木板条,了然道:“缫车。见过,还真见过。

    “道观山下有家村庄,家家户户养蚕缫丝,到月色好的夜里,缫车的声都比蛐蛐响亮,和夏日的金知了一样。”

    “您这是要做缫车?”的确是到上蚕山的时候,“南方木匠都会做,不会的都能看会,您随便找人来做不就行了?”

    至于一早就送一车木头,来别院做缫车?

    让木匠去做?

    还真不行。

    江无眠是想先制作手摇式缫车,熟悉一番手感,知道缫车工作原理,再制作新版本的脚踏缫车。

    一连几日,江无眠看过县中下水道铺就情况就往别院里跑,手摇式缫车已有雏形。

    在金不换的提醒辅助下,很快第一架缫车立在后院里。

    即使有些地方粗糙没有再打磨一轮,可纺锭已能开始工作,固定卷绕并捻,将蚕茧上的丝剥离并且捻制成丝线。

    “原来如此,利用偏心横动导丝杆进行交叉卷绕,达到分层目的。”江无眠绕着制出的第一架缫车念念有词。

    金不换惊诧的视线在缫车与江无眠身上游移,祖师爷在上,真让江知县制出来了!

    他还记得江知县是个北地人,没见过当地缫车的状元郎。

    在后院诞生的这架缫车全靠江知县画的那张图,还有那动手能力与怪力气,拖一根木头好似抱狸猫一般轻松。

    “能用了?”金不换略恍惚道。

    江无眠沉吟着,“试试?”

    有鉴于谁都不会用,最后还是别院厨娘上手。

    这位是衙役李叶的婶娘,做饭织布下地,里里外外都操持得干脆利落。

    听闻江知县要人试用缫车,自告奋勇上来。

    去年知县老爷在地里试水田犁,她就在附近看着,知道江知县真有本事。

    听到江知县用人时,索性自行报名上了。

    初上手还不太熟练,后面是越来越快。

    江无眠看着繁琐的工序和耗费的时间,心中已然明了脚踏车究竟要如何改进。

    只待上手一试,摸索出最为适合的尺寸来。

    ——耗用的材料太多,普通人家不会买缫车回家。

    只靠大户人家和富庶之人购买,哪儿能实现江无眠解放双手让人投入工业体系建设的目的?

    确定改动的部分,江无眠又让衙役送来一车木头。

    他将手摇的部分彻底改动,整体机架换成四面形立体框架,添加诸多繁琐结构,又在原本的图纸上删删减减,摸索最为适合的框架。

    脚踏式的缫车结构复杂一些,机架肯定不变,大体有集绪和捻鞘、卷绕三个部分,再加上其他三部分组成。

    相比手摇式缫车,它能解放双手,进行双线工作,进行索绪、添绪等程序,大为提高生产效率。

    金不换每日起来听到后院锯木头声响,恨不得扛起丹炉就跑。

    两个道童好些,年纪轻轻经得住。只时间一久,也和金道长一样挂上了硕大的黑眼圈。

    此时此刻,三人无不是羡慕江无眠提的动木头的身板。

    每日运动量超乎寻常,还能在处理公务之余制缫车,精力实非常人可及。

    直到这日,金不换洗漱完没听到后院再度响起的锯木头声,乍然听不到还挺想。

    反应过来,心里嘿了一声,真是闲得慌才想这锯木头声。

    走入后院看到一架不同寻常的架子,足有原先的两个大,两个高,四方架子匡着复杂的机括,让人一愣。

    “哎呦,祖师爷在上。”金不换下意识感叹一声。

    近来忙着指导人烧制陶瓷,许久不入后院,竟是在不知不觉间立了这么大一个东西。

    他揪着同样穿起一身道袍的林师爷,低声问道:“做什么呢?”

    林师爷朝那庞然大物一抬下巴,“缫车。”

    缫车?

    你管这东西叫缫车?

    金道长几乎是五官乱飞,当场给林师爷表演一段瞠目结舌,这哪里是缫车?!

    林师爷让他仔细听仔细看,这哪儿不是缫车?

    江无眠与赵成进行最后一轮检查,确认整台缫车的钱眼、鼓轮、络绞等各个机括运行正常。

    “李婶娘,麻烦您坐这里。”赵成指挥着厨娘在矮凳上坐下,“脚下用力,和手摇一样。

    李婶娘动作局促,全然没有上回用手摇式缫车的流畅。

    这很正常,任谁坐在这架堪堪三米高的机架缫车前,动作会下意识放轻,格外小心。

    金道长向外移了两步,看到地上放着两盆煮好的蚕蛹。

    此时上蚕山时候早过了,这些蚕蛹是上次煮干净剩下的,正用来试验脚踏式缫车。

    有赵成在一旁辅助说明,李婶娘尝试着动了一下,虽说程序很是陌生,可陌生中还带着一丝熟稔。

    她自五岁能烧水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