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五年基建,三年种田

80-9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五年基建,三年种田》80-90(第4/13页)

   金道长顿时干劲十足,他自从到了江无眠手下,研究材料与费用一应不缺,请他出手还有相应俸禄,如此大方的东家,实属难得啊!

    约莫是太简单,加之金钱给予金道长无上动力,不过两天,成果摆在江无眠面前。

    当然,这仅仅是第一个难题解决,江无眠观摩一番,大方给钱。

    金道长反而心虚,谨慎道:“大人,烧出的泥字模确实方便使用,问题在于平整排列。”

    饶是金不换尽力保证面上齐整,雕刻过程万分小心,难保有意外发生。

    这等活计,果真需要专业熟手工匠。

    江无眠毫不介意,能通过大量练习弥补的技术工艺完全不成问题,令人深感无力的是金不换这等天然对温度敏感的天赋,无法复制。

    “多找人练习便是。”江无眠随口道。

    既然技术到位,直接找人练习便是,金不换下意识出声,“大人您难道不怕被人学了去?”

    江无眠摇头,法子又不是他的,搞什么垄断?

    再说,现今又没有专利申请买断之类的,他就是垄断技术,迟早被人看出端倪。到时再来一波人刺探,搞乱书坊发展,得不偿失。

    不若直接大大方方亮相,再卖粘合剂。

    想要书籍美观、字迹清晰、排版成一条线,离不开字模之间的粘合。

    好的粘合剂能增长字模使用寿命,使印刷排版整齐,方便阅读。

    技术被人瞧见很快能琢磨出一二来,粘合剂这等物件难以看到原料,核心配方掌控在自己人手里,总不会轻易被人学了去。

    届时走薄利多销路线,赚得定然不少。

    江无眠搞定技术后,商行运作一事全然交给返回的师娘。

    谢夫人借江无眠在韶远县的声望与人脉,拉起一支年轻商队来。

    造纸坊好说,书坊则是有些难弄。

    韶远县本身有家小书坊,半死不活全靠印县衙告示撑着的,因是传了多年的老铺子,掌柜不愿出售。

    但谢夫人拉着掌柜娘子说了两日,便扭转了夫妻二人的主意。

    商队买下书坊,保留书坊的牌匾,仍旧是老铺子的名义,只是技术革新换代,扩展业务往来。

    提到业务,江无眠还提醒师娘去衙门登记,书坊的业务再详实描述一些,尽力不出错漏。

    这还是当年他提出的法子,总不能变成回旋镖扎到自己身上。

    谢夫人来前了解过,在与原本掌柜商议过后,还将印刷的书籍目录报备上去。

    倒是提醒了江无眠,回头让府中各个书坊报上书目,以防不该印的东西出现。

    江无眠派去学习的人还未出师,印刷师傅还是书坊的人。

    书坊原负责印刷的是掌柜师叔,承接老师傅的手艺,因受过掌柜父亲的恩惠,半辈子扔在书坊里。

    虽说上了年纪,但拿起刻刀,手稳且快,不失准头。

    可以说,若是韶远县读书人再多些,仅凭这一手功夫就能撑起书坊运转来。

    可惜人太少,买书的不多,手艺埋没了半辈子。

    谢夫人盘算了一下,回头毫不客气地找江无眠张嘴要钱。

    江无眠铁面无私,“叶领队,您先走个流程。”

    谢夫人本名叶棠舟,既然商队拉起来了,用正式称呼为好,再称其谢夫人是混淆了职责。

    “这是项目书,参考这份报备预算,材料、人工、中间损耗,辛苦您记一下。”

    涉及到要钱的事儿,分文都要算个明白。

    叶领队很快弄明白所谓的预算是何物,又该如何计算,借来衙门纸笔,加加减减,很快得出数值。

    不过涉及到的地方较多,五日后才拿出具体章程来。

    江无眠略过前文,只翻开正文部分,不敢置信地翻了两遍,“十几亩地?等等,这还是书坊主体建筑,不包括商行主体。”

    书坊与商行是两个主体,前者分为活字雕版、烧制、印刷、校正、晾晒区,后者则是偏商队运行的多功能主体,包括素材收集、正文编写、邸报运营等诸多功能区。

    加起来……二十亩地都算少的!

    这也意味着,江无眠需要拨大量钱款。

    他铁石心肠地二度驳回,并为叶领队画饼道:“发行第一版后看第二版招商广告情况如何,效果上佳,府上可视情况多投入。”

    叶领队明了,这是没钱了等其他商队打广告给钱,修改了一番,只剩下书坊主体的预算,江无眠这才扣扣搜搜给钱拨款。

    书坊与造纸作坊不遗余力支持,另有泥活字技术送到烧陶师傅手中,很快,商队按职能分开,一队人专职邸报印刷之事。

    首刊内容不出意外是由江无眠与谢砚行沟通过后定下的,没多少重大题目,多是基础性的律法、秋闱试题,最后版面登着造纸作坊、书坊、醉流霞三家的广告。

    投放地不出意外是在人流量颇大的码头,府上码头、韶远县新修的码头,一时之间跑满了报童。

    商家过韶远县的市舶司检查后,进入码头上的市集前,有报童展着两大张水纹纸,向附近的商人推销道:“南康府的《南康月报》首版发行中,里面有大周律法、南康政令要闻、秋闱试题研究。三天内首版优惠,原价一份三钱银子,现在仅要一钱,您来几份?”

    一钱银子,约莫是一百文钱,多则是一百五十文。

    对一般人家而言,是笔大钱,然对码头上来往的海商来讲,一盏茶都比这份《月报》贵。

    不少自京中来的,一听这价格,比大周邸报低多了,当即一口气买上十来份,准备看个乐子。

    京中邸报是一日一发,单是雕版成本就要高出不少,所以多数是由京中书生誊抄重要情报再送往各道。

    行省之中各官员再从此中知晓部分重要情报,但想要得知某条具体消息,必须个人在京中有人脉,单独誊抄送来,不然就老老实实等朝中送消息。

    正如谢砚行被贬谪之后,他的消息门路大多是走的白楚寒或谢霄的门路。

    无他,这两人在京中留有人手,专门负责誊抄邸报,再借由商队送至个人手中。

    江无眠本人啃老,蹭谢砚行的情报。

    从此可见,邸报这般物件,着实难得。

    所以听闻南康府本地弄出一份月报来,大多买来看个稀奇,这会儿买还便宜。

    第084章 材质

    发行邸报时, 赶上岭南收割晚季稻。

    立冬时分,天气无雨,正适合抢收粮食。粮商纷纷自四地而来, 聚集此地, 准备南下去各国经商的船队为之让路。

    偏生里头出来个异类,于成文。

    于家商队早不做粮商,改行当了筋角皮毛的商贩, 而今又南下无非是想再度接触一番, 自然, 也有于成文的私心在。

    每年新粮下地,醉流霞一定采买了足量的新米推出新的菜谱来, 今年同样不例外。

    刚上甲板,迥异于北地的风扑面而来, 于成文忙让小厮带上各类资料过海关交接。

    “领队, 关口说秋闱后不再发册子,改成邸报。”小厮拿着盖了红章的纸张回来,手中没有一贯印的小册子。

    所谓册子,是江无眠原为推销韶远县各产品设置的,推出《南康月报》后, 停了这儿的宣传, 改为登报广告。

    于成文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