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100-11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100-110(第35/38页)

  说实话,距离地震发生已经过去半个月,该发生的都已经发生,他们能救的是活人,对于重伤和死去的人恐怕无能为力。

    就这样他们牵着马驮着物资沿着管道往南走去。

    一进入崞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废墟,少部分人在废墟中翻找着什么,官府在县城门口支起了大锅,锅前排着长长队伍。

    蓝玉他们的到来顿时引起了不少人注意,很快有一队人马过来。

    “你们就是民间的救灾队伍吧?”

    蓝玉认出了其中一个人,顿时明白这一队人马是京城来的官员。

    她说了是。

    为首的人问他们带了多少粮食过来。

    朝廷的先行部队只到了人,主要是就地安排开仓放粮。

    现在正值冬日,这个粮不是只发放一两个月,而是持续好几个月一直到百姓能从地里收获粮食为止。

    常平仓的粮食自然不够,这些就要靠朝廷从别的地方调取。

    崞县县令不敢随意开仓放粮,只能等朝廷那边允许,在这期间他只能游说县里的大户施粥。

    不然饥民暴动,衙门跑不掉,他们这些大户也跑不掉。

    大户施粥每日一次,只能维持人不饿死。

    是以蓝玉他们所见到的饥民都是瘦骨嶙峋,除了去废墟翻找食物或木材稻草取暖,多是为了节省体力,裹着衣服躺在城根下一动不动。

    也幸好现在不是滴水成冰的腊月,不然冻死者无数。

    “我们人和大部分物资都被断路拦住外面,需要一批人去通路。”

    得到康亲王允许,蓝玉又说他们人生地不熟,需要人帮忙操持。

    康亲王身后的彭鹏站了出来,“此事草民有经验,不如由草民出面。”

    康亲王看了身后的户部官员,见没有一个动便答应了。

    蓝玉和彭鹏凑到了一起,她小声道:“人得动起来才不会多想,但是这些人饿了这么长时间怕是没力气,得垫垫肚子。”

    随后让他去招人,他们设灶台去打水。

    刚地震过水井里的水就不要想了,好在这里有山,地震还震出了山泉。

    为了保证安全,一群人还做了简易过滤器,水过滤后让马驮着去了官道,大口的铁皮桶已经放在火上烧。

    水不断放入进去,被招过来干活的人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去废墟捡木材,一部分被安排去清理官道。

    水烧开,一大把红薯干被扔进去,又有两大勺红糖倒进去。

    水立刻变了色,旁边桌子已经放好。

    “行了,你们过来每人喝一碗。”

    蓝玉冲着一旁搬着木材的人喊。

    干活的人早瞥到这边的大口铁皮桶,见烧的不是粥而是类似树皮的玩意,他们心里充满了失望。

    这会儿叫他们排队,他们拿着各自的碗麻木排队。

    来干活的人不少,朝廷施粥定点定时吃完就没有,听说这边干活给东西吃,不论男女老少都跑来了。

    第一个人看着自己碗里只半碗水和两片“树皮”,眼里满是怒火。

    他恨恨想这些人就是骗他们白干活的!

    蓝玉见他不肯走,瞪了一眼,“还不走?要喝去旁边喝去?”

    人都欺软怕硬,被呵斥一声这人再看蓝玉身后的壮汉也不敢反抗了。

    端着碗喝了一口,没个粥,混个水饱也成!

    然而水一入口,甜蜜的滋味在他嘴巴里蔓延开,直接让他整个人都傻了。

    “水是甜的,水里放了糖!”

    这话直接让队伍里的人骚动起来,排在第二的赶紧喝了一口,跟着惊喜道:“好甜!”

    原本麻木的队伍像是活了过来,排在后面的人伸头往前面看,眼里都是期盼。

    这年代能吃到糖的少之又少,一听水里放糖了,之前没看到往锅里粮食怒气也消失了。

    蓝玉呵斥了一声,“不要插队,一个一个来,这糖水是补充体力的,发完了糖水才能煮粥,大家加把劲,快点把路清理好,让我们外面的人进来。”

    “这次我们带了不少粮食药材过来,都是我们京师百姓的一份心意,希望大家众心成城度过这场难关。”

    或许是听到城里发糖水,一些没被招来的人也主动跑来干活。

    蓝玉来者不拒,都分了糖水。

    这段路不算短,他们也不算大修,只是勉强开出了一片可供马车走的路。

    物资进了崞县,百姓立刻不慌了,他们救灾队伍也分了好几支,陆陆续续前往其他受灾县。

    崞县受灾最严重,不代表别的地方就平安无事。

    康亲王见崞县这边情况稳定下来,就领着人去了其他地方。

    崞县表面由彭鹏接手,蓝玉也将那一份一万字的救灾指南书交给了他。

    他们这次借着救灾机会进入山西自然不是白做善事,他们还希望能够借着救灾的好名声在山西布局。

    山西灾区的相关新闻陆陆续续在报纸上报道,许多地震感人故事也陆续出现。

    京师的人不由联想到几年前面临的那场地震,对报纸上的一切都感同身受。

    皇帝翻看了不少报纸,神色很不错,这次地方官员没出什么披露,在报纸上表现得也很正面。

    他甚至在朝堂上当着众多官员的面夸赞各家报馆,表示朝廷赈灾这种事就应该引入外部监督。

    当然这提议立马遭到不少官员的强烈反对。

    官老爷怎么能让贱民监督干活?这成何体统?

    这个提议虽然没成,但是见识到报纸的威力,朝廷还是决定设立属于自己的官报。

    民间报纸虽然不限制,但是不得存在恶意解说朝廷政策,煽动百姓对朝廷恶意相关的信息。

    “报纸由武英殿发现,再从翰林院抽调一批人组建报馆监督管理局,各省设立分局,各省报馆发行报纸需要分局审核,相关管理条例参考顺天府尹张吉午上奏的折子……”

    十一月山西相关的新闻已经不是热门,偶尔还有后续出现在报纸上,但也不是广大民众关注的热点。

    十一月京城百姓最关注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一年一次的滑冰比赛。

    这次比赛从九月就开始准备,九月时候广告招商就开始了,除了赛事,据说主办方还想朝廷申请了夜晚举办冰灯会。

    也就是说,一旦朝廷同意,长达半个月的赛事期间京城是不宵禁的。

    这无疑对京城各司增加了考验。

    事情还上了朝堂经过了一番激烈讨论。

    有赞同也有反对。

    赞同的是户部,户部可是眼红去年皇帝收了一大笔银子进私库。

    今年跟皇帝哭了好些天穷,才将这回赚银子机会划到户部手里。

    当然皇帝还是坚持场地使用的费用归私库。

    灯会户部自然是支持的,开的时间越长,户部收的税也就越多。

    反对的也有,比如五城司,他们什么好处都没拿到,还要晚上多干活肯定不乐意。

    最后户部这边同意给五司批了一笔经费才解决。

    消息在朝廷赈灾后宣布,各家报馆争先报道,一转眼山西地震相关新闻就被眼前的大型娱乐活动取代。

    山西老表受苦归受苦,可京城百姓的日子还是要过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