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叽文学 > 古代言情 > 贵妃吐槽日常(清穿)

110-120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书架 下一页
您现在阅读的是哇叽文学www.wajiwenxue.com提供的《贵妃吐槽日常(清穿)》110-120(第10/29页)

    “认,商户认,百姓就认,只是朝廷没认而已,不过朝廷只要传出允许交税用银票,这天下怕是没有哪家钱庄的银票打得过泰山银行的银票。”

    不得不说贵妃这次出招出乎所有人意料,只是借了银子,还不是真金白银就让自家银票得到朝廷承认。

    贵妃付出了什么?

    银票挤兑风险?

    贵妃敢承诺,想来是不怕银行遭遇挤兑。

    再看看贵妃得到了什么,户部银子虽然分期还款,可这银子到底是户部出的。

    她什么都没损失,就承担了挤兑风险就拿到了官方承认银票地位。

    张吉午现在看不出银行银票为何非要朝廷承认。

    他总觉得没那么简单。

    这疑问同样出现在皇帝心里。

    只是跟张吉午不同,皇帝不明白他能问出来。

    “当然重要,国家承认,泰山银行出的银票就相当于法定钱币。”

    [其实就是国家信用和泰山银行所出的货币挂钩。]

    若是后世人大概会觉得眼熟,某大国不就这般操作,央行可是私人银行,现在大清对于金融是一片空白,她不伸手简直对不起自己。

    “法定货币?”

    皇帝沉吟一声,又问道:“难道你不怕银票跟前朝的宝钞一样贬值!自宋时纸币出现以来,纸币似乎一直在贬值。”

    宝音坐下来道:“不一样,历代的纸币没有锚点物,我的银票都是有真金白银储备。”

    “金银放在银库里,放出去的是纸钞,如何都不会有风险。当然白银贬值造成的银票贬值这一点无法避免。”

    她再次拉出黑板。

    “我们来上课。今天跟你说说货币的前世今生。”

    她先写了赌、财、赔、赏几个字。

    “货币这东西最开始是用的贝壳,从汉字就能够看出,最开始围绕钱的都是贝字偏旁。”

    皇帝沉默,“等等,让阿哥们一起听。”

    梁九功适时问道:“皇上,可是请太子殿下和大阿哥?”

    皇帝本来要点头,突然想起未来会当皇帝的小四来,他开口道:“将三阿哥和四阿哥一通喊来。”

    几位阿哥都在上书房读书,很快被叫过来。

    皇帝坐在长长的炕上,几位阿哥就站成一排。

    宝音见人到齐继续上课。

    “从这些字就能看出最早的钱是贝,当时人都在黄河一带繁衍,离大海很远,所以稀有的贝壳作为钱币使用也很正常。”

    大阿哥举起手。

    “贵母妃,为何说人在黄河繁衍,我们满人不是从长白山走出来的吗?”

    他记得前几年汗阿玛还派人追溯祖先脚步找到满人的祖地。

    宝音嘴角抽了抽,“因为我们是农业民族,农业离不开水源。”

    “可我是满人!”大阿哥被亲爹瞪了一眼声音小了许多。

    “后来随着人类的脚步扩大,海边随处可见的贝壳就不适合作为货币使用。没人愿意被人用随意捡来的贝壳换走自己辛辛苦苦种的粮食抽的丝。”

    “所以贝无法作为货币后,交易变成了以物换物,其中衣食住行中最容易携带保存的生丝替代了贝的地位。”

    “哪怕是现在布匹依然能够当做货币使用。”

    她拿湿布擦掉黑板上的字,重新写下了钱、铜、银。

    “后来人们发现了铜,铜成为交易货币,从铜被发现,五千年来的货币基本都是铜。”

    宝音瞅了大阿哥一眼,先他一步说出来。

    “你是不是想说还有金、银?”

    大阿哥被猜透了心思嘿嘿一笑。

    “金作为一种贵金属,确实适合做货币,但是它却无法成为货币。”

    “为什么?”太子惊讶地问道。

    在他记忆里金子比铜钱贵重多了。

    皇帝一直沉默听着未置一词。

    宝音笑了笑道:“因为金子贵重,很多金子被当作陪葬品埋入地下,两千年下来地上的金子越来越少,少就没法流通,听过一句话吗?乱世黄金盛世古董。”

    “每逢乱世黄金才是最佳保值物,因为不会生锈,埋在地下几十年挖出来也不会变少。”

    “许多人有钱当然是换成金子储藏起来,藏起的金子越多,市面上的流通的金子就越少,无法流通的金子如何成为货币?”

    太子恍然大悟,大阿哥跃跃欲试举手。

    “那银子呢?银子可不少!”

    宝音挑眉回道:“错了哦,古时候银子比黄金还要少?”

    大阿哥傻眼了,“为什么?”

    “想知道就认真听课。”

    “铜钱作为货币也有缺点就是额度太小,所以无论哪个朝代都容易出现钱荒,这也是有些朝代一度出现私钱的原因。市面上没有足够多的铜钱,百姓就不得不使用私人铸造的钱。”

    宝音在黑板上写下私钱和官钱二字。

    “问你们一个问题,假设现在是汉朝,市面上流通两类钱,一类是官钱,官钱是含铜量高做工精美的汉五铢,另一类是私钱,是掺杂了铅和铁的明眼一看就知道是私钱的榆荚钱,这两类钱一同在市面上流通,你们觉得哪种钱流通最广?”

    大阿哥想也不想回答:“当然是五铢钱。”

    太子思索着没有回答。

    宝音看向两位小阿哥。

    三阿哥磨磨蹭蹭后随大阿哥说了一样答案。

    四阿哥脆声道:“儿臣觉得是榆荚钱。”

    皇帝意外看向他,“小四为何这样想?”

    “要是五铢钱,鬼母妃也不会问这个问题。”

    太子这时候开口,“儿臣也觉得是榆荚钱。”

    很好,四个孩子分成了两派。

    皇帝抬头:“说说原因。”

    “因为贵母妃说了,五铢钱做工精美,或许会跟金子一样被收藏起来,这样市面上五铢钱少了,流通的都是榆荚钱。”

    皇帝满意点头。

    宝音继续说:“没错,官钱和私钱放在手里,百姓必然保存能保值的官钱,迫不及待将私钱花出去。”

    “朝廷铸造的铜钱被收藏起来,市面上流通的就变成了私钱,这在经济学上叫做‘劣币驱逐良币’。”

    “到了宋朝,因为江南以南得到开发,铜钱再次成为稀缺物,这也不仅是两宋商业繁荣的原因,而是当时周边国家都使用宋朝的铜钱,大量铜钱外流才是钱荒的主要原因。”

    “因为钱荒,宋朝一度被逼迫铸造铁钱,初期的纸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到了明朝初期官方也面临缺钱这个问题,朱元璋便命人发行了大明宝钞,这个宝钞更多是参考元朝的纸钞,然而宝钞只发现不收,这就导致一个情况,宝钞越发越多,越发百姓越惊慌,宝钞也一再贬值。”

    “大明的宝钞一度废掉,明朝本该跟前面朝代一样面临钱荒这个难题,却在永乐大帝手里得到了解决。”

    “啊……”

    太子听见明朝这个词时心就咯噔一声,他悄悄看了汗阿玛一眼,要知道在大清可是不准提起明这个字的。

    皇帝面色认真起来。

    宝音擦掉黑板上的字写了郑和下西洋几个字。

    “郑和几次下西洋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哇叽文学 www.wajiwenxue.com
上一页 首页 目录 加书签 下一页

阅读页设置
背景颜色

默认

淡灰

深绿

橙黄

夜间

字体大小

哇叽文学   百度   搜狗搜索   必应搜索   神马搜索   360搜索

哇叽文学|完结小说阅读-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给我们带来轻的和膨胀了的东西,但是那些重而坚固的东西都沉没下去了。